高适到底是哪个朝代的人,高适的真实历史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5-02 22:34:02

《长安三万里》讲了一个很主流的故事,同样惊才绝艳的两大诗人,高适和李白,相互激赏,惊艳长安,但是两人最终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小镇青年高适,选择了远赴边关,到大唐最苦最危险的西域去吃苦受累,纨绔子弟李白,舍不得长安的繁华,过着浮华的生活,纸醉金迷,两人也走上了不同的人生。

很多年以后,人亏人,天不亏人,苦心孤诣的高适身居高位,虚度时光的李白,却已经卷入了永王谋反的事件。

李白选择了长安,高适选择了三万里,李白最后诗酒落魄,高适封侯拜相,一个很励志的故事。

但是真实的历史不是这样的。

什么是长安?

大唐的首都长安,其实很长时间,是以洛阳为首都的,因为唐代的运河,不能到达长安,而这时候的关中,已经不足以养活唐代庞大的中央和军队。

唐玄宗以前,唐朝的中央实际在洛阳,长安到洛阳,就是区区300多公里,300公里,物资和粮食的损耗,却不是这个大帝国可以负担得起,尤其是黄河还有一个运输的难关,三门峡,三门峡水流湍急,漕船经常在这里翻船。

唐玄宗时代,反复在长安和洛阳之间迁都,到天宝24年,沿黄河设立河阴、集津、三门三个大粮仓,利用分段运输,说白了就是,通过中转站,把漕运分成三段,陆运和水运结合起来,水流最湍急的三门峡一段,改成陆运,减少损耗。

把江淮地区的粮食漕运过来,解决了粮食危机,从此定都长安。

这种管理,比以前直接漕运到长安,损耗减少,但是,反过来说,长安到洛阳,还是多了这300多公里,帝国的财政负担还是加重了。

什么是三万里?

唐玄宗的开元盛世,逐渐好大喜功,军事上开疆拓土,但是实际上,是拿帝国的财政来刷战绩。

所以大量任用蕃将,安禄山是蕃将,哥舒翰也是蕃将,高仙芝是蕃将,高适去西域,那不是吃亏受累,那是升迁的快车道,他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幕府中任掌*,看起来是一个普通的幕僚,其实相当于哥舒翰的参谋长,位置不高,但是身份非常显赫。

什么是李白?

有这种好事。

李白,为什么不去?

因为李白,不用去。李白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热衷政治,想当官儿想疯了的官迷,唐玄宗也非常欣赏他的才华,让他供奉翰林随侍左右,经常召见赏赐,让他起草诏书,按说这样的人,是必须提拔的。作为皇帝,你用一个公认有才华的人这么久,不提拔人家,是说不过去的。

有人认为李白不懂政治,得罪权贵高力士,所以没有机会。

可惜,全是错的,李白没有被提拔的原因,是因为他跟当时的李亨,后来的唐肃宗走得很近,推荐他的贺知章,就是拥护唐肃宗的,唐玄宗不是不欣赏李白,但是他这时候,还不想退出历史舞台。

什么是哥舒翰?

哥舒翰,是唐玄宗任命的20w唐军的统帅,临危之际,抵抗安禄山。最后被唐玄宗反复催促出战,最后潼关大败,唐王朝也被迫退出长安,所谓的盛世,终结于此。

但是实际上,他也是拥护太子李亨的,他驻守潼关,先是逼迫唐玄宗罢免了自己的政敌安思顺,并多次扬言,要*掉杨国忠,而高适,作为他的掌*,实际上,是太子李亨和哥舒翰的联络人。

在唐玄宗看来,这些信号,是什么?是逼宫。

当时的太子李亨也好,唐玄宗也好,都没有把安史之乱当回事,认为叛军不过是芥藓之疾,最重要的敌人,是自己的亲爹亲儿子。

所以,唐玄宗才反复催促哥舒翰出战,就是生怕他率重兵回师,提前上演一场马嵬坡。

唐肃宗即位,任用高适,也是对当初拥护他的派系的投桃报李。

李白和高适的命运差距,其实跟在长安和三万里没有关系,而是时机不对,李白在中枢的时间,恰好是李亨羽翼未丰的时间,而高适,正好赶上了安史之乱,李亨开始掌握兵权政权,高适成了风口上的猪。

我的《混社会经济学》已经上线了,这里会给你一套走上财富自由的操作系统,教你社会的游戏规则,尽快打怪升级通关,多赚钱少走弯路。

点击链接学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