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与黄永玉,这是两个在现当代文学史、书画史上都叫得响的名字。他们都是凤凰的孩子,都在十二三岁离乡背井去外面闯荡,又都不惜笔墨摹写了这片孕育了他们性情与灵魂的土地。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凤凰古镇,关注它的过往与当下,希望进一步了解它,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它与这两个响当当的名字联结在了一起。
沈从文随着军营在湘西山水里浸染,然后独自前往北京。黄永玉到江西、福建一带流浪,在漂泊中寻找到打开艺术殿堂大门的钥匙。
书香门第的“黄逃学”1924年8月9日,农历七月初九,黄永玉出生在湖南常德。他的父亲黄玉书毕业于常德师范美术,母亲杨光蕙毕业于湖南省立女子第二师范学校,是第一个穿短袖衬衫和短裙,第一个剪发、第一个织毛线的人。
但就是这样一个泡在书香里的黄永玉,却有着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诨号:“黄逃学”。
很多年以后,当黄永玉做客杨澜的访谈节目时,他如此形容他的小学:“非常可怕的学校,像地狱一样的,那个学校有个教员打屁股、打人。数学题目错一个字,一个字有多少笔,比方说十二笔,就打十二下,太可怕了。……打手板……生起气来就打屁股,打屁股把裤子脱下来打,要按住。然后有女同学,那太可怕了。”
黄永玉在集美中学念书,三年只念到二年级,初中一共留了五次级。
抗战时期的集美学校是很大的一个学校,图书馆有六层楼,他基本上把里面的书从头到尾都翻了一遍。图书馆中午关门常把他锁在里头,吃不成饭,他索性就躺在过道的地毯上读起书来。
14岁成名,开始流浪
后来,也正是这广泛的阅读让黄永玉终身受用不尽——14岁那年,他已经是当时中国东南木刻协会的会员,并且开始发表作品,渐渐小有了名气。
十五六的年纪,小男孩开始萌生出男性斗争意识。
因为打架斗殴伤人严重,黄永玉被“留校察看”了。
他本来不爱死读书,糟糕的成绩再加上这“仅留了一口气的处分”,让他萌生了离校出走,闯荡世界的念头,开始了浪迹天涯的漂泊生活。
遇见此生挚爱,私奔19岁时,黄永玉流浪到江西,在一家艺术馆工作,碰到了美丽的广东姑娘张梅溪。
立即被那位姑娘的天真纯朴以及聪明伶俐深深地吸引。
张梅溪的父亲是一位很有钱的将军,出身于大户人家的张梅溪那时年轻漂亮,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酷爱艺术和文学。
当时有好多人都在追求张梅溪,其中有一个在航空站工作的青年,人长得很潇洒,他知道张梅溪很喜欢骑马,每次都要牵一匹马来邀请她出去到大树林里游玩。
为了打败竞争对手,赢得芳心,他使出了在集美学校学到的本事:吹小号。
很多年后,在他的散文中,他透露出当年这个甜蜜的小伎俩:“大清早见她从老远冉冉而来,我便吹起小法国号欢迎,弄得同事们渐渐明白,女朋友上班跟我的号声大有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