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入伏和晚入伏的时间是怎么判断的呢?主要有两种判断方法:分别是根据入伏的农历时间或夏至到入伏的时间划分的。
如果入伏当天是在农历的五月份或者夏至到入伏的时间小于25天,那么就是“早入伏”;
如果入伏当天是在农历六月份或者夏至到入伏的时间大于等于25天,那么就是“晚入伏”。
根据以上两种方法来判断,今年的入伏时间都是“晚入伏”,因此,今年将相对会炎热。
3. “母伏”的神秘面纱
今年的三伏天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今年的三伏天是“母伏”。那么,公伏和母伏又是怎么判断的呢?
如果入伏那天是农历的单数,那么今年的三伏天就称作“公伏”。反之,如果是农历的双数,那么今年的三伏天就称作“母伏”
而去年的三伏天是2023年7月11日入伏,农历五月二十四,所以去年的三伏天就是“母伏”。
那么,“母伏”又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可以用一句农谚来形容:“雨淋公伏头,晒破狗舌头;雨淋母伏头,炕头起蘑菇。”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公伏下雨的话,预示着后面天气会很炎热,如果是母伏下雨的话,则预示后面天气会多阴雨天气。
三伏天对农业的影响对于农业来说,今年“三伏”不一般必然会带来一些影响。那么,具体有哪些影响呢?
1、能加速农作物的生长:高温天气也有利于一些农作物的生长,例如:水稻和棉花。因为它们在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较高的温度更适合它们。
2、增加干旱风险:天气的炎热增加了干旱的风险,尤其是在缺乏足够降水的地区,例如:云南、贵州等。干旱可能会导致土壤水分流失,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歉收。
3、防止病虫害:高温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病虫害,所以农民需要密切关注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并采取防治措施,例如:喷洒农药、清除病株等,来防止病虫害的扩散和危害。
4、增加灌溉需求:为了应对干旱和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天气炎热的时候农作物很需要水分,农民就要及时给庄稼补充水分。
5、调整农事活动:农民需要及时调整农事活动的时间和方式,例如:不能在中午炎热的时候进行灌溉,容易对农作物造成灼烧的伤害,灌溉最好在清晨或者晚上。同时,不能过渡灌溉,避免造成水涝灾害。
6、避免高温劳动:三伏天的炎热不适合大中午进行劳作,容易发生脱水导致中暑,安排合适的时间进行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