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林
今年7月23日大暑,适逢六月初六"天贶(kuàng)节"。历史上亦称“晒经节”、“半年节”。 “贶"者,恩赐之意。民间喜欢用“六六大顺"比喻好事连连,六月六,诸事顺心!
”天贶节"晒经书,源于唐宋年间,流传己久。说唐玄奘西天取经回来的路上,于六月初六这天,不慎将经书落于水中,后将经书捞上,散于石块之上晒干,使经书得以完好带回。这个情节后来在电视剧《西游记》中得以表现。
——后来,寺院僧众,就将六月六这一天定为"晒经日"。再后来,“晒经书"就成了吉祥美好之节日,到了清代仍盛行一时。清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就有“利市得三倍,何异承天贶"诗句。说明,清朝还是很流行这个节日的。
历史上,扬州众寺院晒经日活动尤盛。皆因扬州写经、刻经、藏经在全国闻名遐迩。隋炀帝曾下令收集各地经书送于扬州,由高僧整理,数量近十万轴。扬州市区及周边有三百多所寺庙庵堂所藏经书难计其数:因经书极易生霉生蠹,所以,晒经节当日(当然,遇有阴雨,亦可提前或推迟),将所藏经书翻出,放在烈日下爆晒,此法,一直流传至今。其目的,也是为了保护和弘扬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晒经石 IC photo
有意思的是,天贶节到后来已演变为六月初六前后皇宫里晒龙袍、民间晒衣物的一种习俗。在扬州地区就有“晒伏"的习惯。家家户户都要把棉衣棉被棉鞋及厚重衣服等物,翻出来暴晒几日,吹凉后再予收藏。对一些破旧的不再可用衣物,及时处理。一些文人,也在这一天,把书籍搬出来摊晒。
晒衣物 IC photo
我少小之时,经常听到的一句俗语,“六月六,虎花百索撂上屋",即从五月初五端午戴在手腕上的五颜六色的百索,挂在脖子上的蛋络子,及老虎花等物,撂到自家屋顶之上,有弃旧迎新的之寓意!
——六月正是上半年的结束,下半年的开始,所以又称“半年节”。
再有,爆晒衣物,去除霉味霉气,可以"刷霉"(高邮方言,指经常做事不顺、吃亏等称“倒霉")即把上半年一些“霉运"晒走,以迎接全新的下半年。
当然,各地各乡风。六月初六,在陜北,河南一带,也叫“回娘家节"。一说,带礼物(肉类)回家看望父母,祝父母平安健康;一说,六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女儿回家是为了“避暑歇伏"。
随着时代的变迁,“天贶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已经被人们逐步地淡化了,但是,它的一些有益做法,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还会沿袭下去,久经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