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近年重建的洛阳明堂 · 摄图网 ©
安史之乱后,洛阳作为大运河中心的地位,也受到了挑战。
从江淮连接到洛阳的通济渠,由于安史之乱断航淤塞长达八年,直到764年,朝廷理财大臣刘晏重开汴河,并改革漕运制度后,开封的水运地位逐渐崛起。
四方转运的粮食货物不再进入洛阳,而是由汴河经黄河入渭水,直达长安。在帝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洛阳丧失了大运河的中心地位,日渐衰落,后来被开封所取代。
图片|洛阳古城丽景门 · 摄图网 ©
907年,唐朝灭亡。
在藩镇割据的基础上,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暂的政权,其中前三个朝代都曾建都洛阳,后两个朝代都以洛阳为陪都。
至此,洛阳结束了它作为国都的漫长历史,逐渐退居为“二三线城市”。
北宋立国,以开封为东京,作为国都,洛阳为西京,成为陪都。
宋太祖曾考虑迁都回洛阳,但其弟赵光义(即宋太宗)极力谏阻。
他对哥哥说:“大哥,你到洛阳吃什么啊?”此时的洛阳,已经丧失大运河中心的区位优势,无法源源不断获取来自南方的粮食物资。
赵光义还分析道,以洛阳为陪都,一旦发生战乱,更易依靠其山河关隘进行退守。他虽这么说,但后来北宋灭亡,也没利用好这一优势。
图片|洛阳洛邑古城,位于洛阳市老城区,景区包含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时期保护建筑 · 摄图网 ©
宋代之后,洛阳这座城市,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特点鲜明,也不如从前般耀眼。
到金、元、明、清四代,洛阳已经降为府城,规模缩小,难得迎来贵客,却是作为明朝暴发户、福王朱常洵的封地,以及晚清光绪皇帝的行宫。
民国时,洛阳曾于抗日战争时短暂地做过徒有虚名的“行都”。但更让人心痛的是,当时日机狂轰滥炸,洛阳文物古迹多遭破坏。
图片|洛阳古城老街 · 摄图网 ©
03.文明的回响1981年,洛阳发掘的唐代安菩墓中,墓主人身上的一个细节引起了考古学者的注意。
这座唐代古墓发现了大量的陪葬品,墓主安菩是出自安国的贵族,后来在唐朝当官。
安菩死后只带了一件随身物品,那就是他手中紧握的罗马金币。
整座墓是独特的坐南朝北格局。这名来自今哈萨克斯坦一带的胡人,似乎至死都在眺望远方的故乡,他手中握着的罗马金币,代表对西域的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