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王安忆
王安忆是享誉文坛的女作家,现担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她创作的《小鲍庄》《长恨歌》《桃之夭夭》《天香》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其中王安忆创作的长篇小说《长恨歌》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她的《发廊情话》荣获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大名鼎鼎的女作家仅初中毕业,是误打误撞走上了文学道路。她的丈夫是一个平凡人,两人的烟火生活有欢乐也有遗憾……
01王安忆1954年3月出生于江苏南京,父亲名叫王啸平,曾是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导演,担任过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王安忆的母亲是著名女作家茹志鹃,她创作的《百合花》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并被改编成电影。
王安忆一共姐弟3人,姐姐王安诺退休前在上海《长宁时报》任记者。她的弟弟名叫王安桅,曾在电影院卖票,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剧本编辑。
1978年,王安忆(中)和父亲王啸平、母亲茹志鹃
刚满1岁时,因父母工作调动,王安忆从南京来到上海生活。从小她就对文字特别敏感,妈妈给姐姐买来连环画,4岁的王安忆比姐姐还兴奋。
妈妈给她念连环画下面的文字,王安忆能记住全部情节。然后她捧着连环画念给弟弟听,王安忆一本正经的样子逗得父母和姐姐哈哈大笑。
上小学后,王安忆的语文成绩一枝独秀,看图作文常常是满分。
上世纪60年代初,上海流行赛诗会,王安忆总是积极参加。她以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说爸爸的手表里藏着一匹小马,每天马蹄“哒哒哒”;
她说枝头的小鸟一定和弟弟是好朋友,因为他们都很顽皮。
老师夸她的文字有灵性,王安忆经常在区、市儿歌赛诗会上获奖,同学们都很羡慕她。
茹志鹃
茹志鹃得知这些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在那个年代,当作家或搞文艺属于“危险工种”,她更希望女儿长大后当一名医生。
当医生必须理科学得好,晚饭后茹志鹃经常在灯下“超纲”给女儿补习数学。王安忆刚学长度单位换算,她就要求女儿要记住一米等于多少寸,一尺等于多少厘米。
妈妈一通讲解,王安忆感觉头都大了。
1969年,15岁的王安忆从上海向明中学毕业了。当时父母都停止了创作,在五七干校劳动,她的姐姐去安徽农村插队了。
像这种情况,王安忆符合留城条件,然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8个字对她诱惑很大。1970年秋天,王安忆主动要求来到安徽省五河县头铺公社大刘大队7小队插队。
村子位于淮河平原东南部,周边河汊纵横,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棉花和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