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从左到右):顾亚光,苏乐慈,王安忆 坐(从左到右):申世源,陆星儿,宗福先,陈村,李章
1975年,王安忆随文工团去一个水利工地慰问演出,那里遍地都是色彩斑斓的大理石。男友知道她有写作特长,鼓励她将这一切写成文字,记录下来。
王安忆将所见所感写成散文《大理石》,不久该文被散文集《《飞吧,时代的鲲鹏》收录。手捧样书,王安忆和李章都很激动。
此后,她每晚都在宿舍的灯光下笔耕不辍,开启了写作生涯。几年间她创作的《我的脸火辣辣的》《平原上》《向前进》等作品,分别发表在《河北文艺》《儿童时代》《江苏文艺》等名牌杂志上。
1978年,上海《儿童时代》杂志的领导爱才心切,将王安忆招到杂志社任编辑。离开文工团时,李章将王安忆送到车站。
临别时,李章艰难地对她说:你终于回城了,祝贺你。在爱情上,无论你做出怎样的抉择我都能接受。
王安忆动情承诺:无论我的工作、生活是否发生变化,我对你的感情永远不变。李章感动得眼圈泛红。
王安忆与父母
这时父母和姐姐都已回到上海,自己兜兜转转,终于重新回到家人身边,王安忆百感交集。
1981年,王安忆已经27岁了,她不想再让李章等下去。这年春天,两人登记结婚。
这时李章仍在徐州工作,夫妻俩两地分居。
平时两人靠书信交流感情,一到节假日,有时王安忆去徐州,有时李章来上海。虽然聚少离多,但他们的感情从未疏淡。
04王安忆文笔细腻,擅长通过平凡的主人公讲述不平凡的情感经历。她笔下的柴米生计、市井生活折射出的温暖与善良直抵人心,她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虽然女儿没按预想成为一名医生,但看到王安忆的文字日臻成熟,茹志娟倍感欣慰。
王安忆早期作品
1986年,王安忆双喜临门:她以插队的大刘村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小鲍庄》,一举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丈夫李章凭借自己努力,成功调入上海音乐出版社,夫妻俩结束了两地分居。
这时他们的事业刚刚起步,王安忆打算趁年轻好好打拼,过两年再要宝宝。李章也是这样想的,欣然同意。
此前,王安忆一直在娘家蹭饭,与丈夫团聚后再蹭饭有些过意不去。于是夫妻俩另起炉灶,过起了烟火生活。他们进行了分工:李章负责买菜、洗碗、洗衣服;王安忆负责烧饭。
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激发了王安忆的创作激情,短短几年间,她创作出著名的“三恋”《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在文坛小有名气。
李章也在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多部有分量的音乐类著作,成为单位的骨干。
从左到右:李章、王安忆伉俪、黄运基、陈村,苏乐慈、申世源伉俪,程乃珊、严洁母女
女儿女婿的成绩,让茹志鹃倍感欣慰,她一直盼望小夫妻尽快孕育宝宝,几次对女儿催生。
王安忆总是以工作忙,过两年再考虑搪塞过去。她与母亲一起上街,茹志鹃看到邻居家的小孩,总要多看几眼,或者抱一抱,王安忆一个劲地催她赶快走。母亲一脸不满。
1996年,王安忆出版了长篇小说《长恨歌》,这部作品写了一位女性40年的情感经历,引发无数读者共鸣。
后来这部小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长恨歌》还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同样掀起收视狂潮。
这时王安忆已年逾四旬,或许年轻时拼得太狠,或许年龄偏大,她一直没能*。
王安忆心有失落,李章安慰到:要是有缘分,宝宝自然会来,即便宝宝不来,我也能坦然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