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和尉迟恭,隋末唐初名将,勇冠三军,威震敌胆。他们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最终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随着《隋唐演义》的出现和普及,秦琼和尉迟恭在民间圈粉无数,百姓纷纷为他们打call,奉其为“门神”。然而最强“门神”的争论,从未间断。走出评书的演义和神化,在史料中两位大唐战神,谁才是真正的王者呢?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从三品),封翼国公(从一品),死后追赠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陪葬昭陵。
尉迟恭(585年-658年12月26日),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阳人。生前官至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封鄂国公(从一品),死后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 陪葬昭陵。
秦琼(?—638年),字叔宝_图
从两份简历上看,秦琼的官职相当于大军区司令的职务,应该可以挂个上将的牌子。尉迟恭的官职是武散官的最高官阶,相当于国防部长。表面上看,两人爵位相同,尉迟恭的官阶比秦琼高。值得注意的是尉迟恭比秦琼多活了20年,而武散官在唐代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说到底,尉迟恭是个“光杆司令”。他的官职比秦琼高,是不争的事实。
秦琼先后为隋军、瓦岗军、王世充等势力作战,最后投奔唐军。在效力诸主的过程,秦琼对政府军、起义军、割据势力的武器装备、战术策略以及兵员构成了如指掌,在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尉迟恭的经历相对简单。早年曾在高阳加入隋军,讨伐暴乱兵众。大业十三年(617年),刘武周听闻尉迟恭有“万人敌”的威名,招募他加入到自己麾下,担任偏将。武德三年(620年),尉迟恭献城降唐。
唐太宗李世民_图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在新旧唐书的记载中,李世民经常指派秦琼,斩*敌阵中特别能“作”的敌将,具体*过哪些敌将,史籍没有明文记载。尉迟恭最值得夸耀战绩,无疑是枪挑单雄信、射*李元吉,两次救了李世民的命,居功至伟。从单挑能力上看,尉迟恭棋高一着。
秦琼作战经验丰富,胆略过人,擅长率军冲锋陷阵。在张须陀击溃卢明月、李世民大败窦建德的战斗中,秦琼先后充当了“敢死队”和“突击队”的角色。尉迟恭善于避槊夺槊,以单打独斗见长。李元吉向来骁勇,擅使长槊,与尉迟恭比试了三次,一连三次都被尉迟恭夺走手中的长槊,可见其功力深厚。这番经历在李元吉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就个人综合能力而言,双方各有千秋。李世民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利用两人的优点,为大唐建立了赫赫战功。
玄武门之变_图
玄武门之变,对秦琼和尉迟恭而言,同样影响巨大。太子李建成年龄最大,秦王李世民战功最多,双方持续明争暗斗,矛盾不断激化,最终酿成“玄武门之变”。事变爆发时,尉迟恭跟随李世民进入玄武门。李元吉原本想*死李世民,慑于尉迟恭的武功,转身跑向武德殿,被尉迟恭射*。秦琼在玄武门外,率领李世民的私人武装,挡住了冯立、薛万彻和谢叔方等二千余“太子党”的猛攻。从玄武门事变来看,两位“门神”分工不同,贡献不同。
秦琼作为《隋唐演义》、《说唐》以及戏剧《秦琼卖马》的男主角,其义薄云天、武功盖世的形象深入人心,地位崇高。尉迟恭在大唐建国战争中战功卓著,在“玄武门之变”中又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出对李世民的忠诚。李世民甚至打算将女儿嫁给比自已大十岁的尉迟恭,可见尉迟恭深受李世民赏识。在官方记载中,尉迟恭的表现更积极、更活跃也就不奇怪了。双方的影响力同样难分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