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仍然是解放后的,那么,有些人说六七十年代就听说过,一定可以追溯到解放前。
有些数据库可以查出解放前的期刊,结果真让我查出一条:
这个故事,来自1947年的《大家》,作者是李一。故事雏形已经具备:古老相传,年是一种猛兽,食人伤生,残暴无比……
然而既然这里有,应该还有更早的来源。于是@大意觉迷先生又查出一条:
1939年12月31日《申报》第23650号第13页:《过年的传说》
全文是:
据说,在四千多年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物,名叫年。这种动物很大,性喜冷,在每一年的终了,与第二年开始的那一夜,他就要出来吃人;所以,那时候的人,都是存有惧怕之人,并且没有一个方法来制阻他的活动。
于是在这时,大家就把他当做一个关,就是现在所说的“年关”。又因为逃过了未被年吃掉的缘故,所以就把第二年的第一天,叫做“新年”。
后来人类渐渐的听明了,想了一个法子,就是在新年的前夕,大家挂了红色的东西,因为年是最怕红色,所以这一家倘挂了红色的东西,年就不敢近了,于是人类得了较安定的生活。所以直到现在旧式的家庭中,还在门外,或卧房外,挂着红色的布门帘,或在房门上涂有红色的漆,但他们是以为吉庆,其实是弄错了。
又为什么在一年的开始的第一日要说恭喜恭喜呢?这是因为互相庆贺,没有被年吃掉的缘故;又为什么要办很多菜呢?因为年虽然性喜吃人,但与有美味好菜也不肯舍弃,所以人类利用这个原因,使年见美食而忘掉吃人的事,在他吃菜的时候,人类就可以逃去,以免于一死。
后来因为年的生殖力低弱,所以渐渐消灭了,到现在年已经没有了。但过去的防预步骤,到现在还存留着;但因为年没有了,所以有很多的东西由自己享用。如菜是为自己所吃,挂红是表示四季平安,万事如意,五相庆贺是为了大家又多活了一年,所以现在的过年意义,与从前过年的意义已不同了!祇好与端午节为记念屈原而自食粽子,中秋节为记念嫦娥而自食月饼,彼此并行了。
再往前找,就再也没有了。
这个故事的来源,目测编造的成分也很大。因为第一,它没有说明出自哪里,如果是负责任的作者,应该指明文献来源。
第二,如果是民间传说,也应该指出,是哪里流传的民间故事,是谁、做过什么样的田野调查。
这些都是给文章加分的,如果有的话,为什么一句不写呢?
这其实也告诉我们一个鉴别谣言的经验:看有无参考文献和出处。
另外一个经验是:今天流传的各种“自古以来”的传说,很可能都是近现代的创造。故事越有鼻子有眼,就越值得打个问号。
《申报》的商业性很强,就是这期报纸,头版是赫然一个“抗浊淋”:
然后二版接下来就是一个:
抽奖可得“美女牌代乳粉奶瓶一只”(这个貌似贫道现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