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盛大的一个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事实上,"春节"这个词语算是一个新兴词语。在古代农历的正月一日,也就是现在我们称的"春节"被称作"过年"、"上日"、"元日"、"三朝"、"正日"、"元辰"、"新正"、"新元"、"元旦"等等。
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我国引入公历,农历成为进行农事的标准,不再是日期的唯一标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春节"的称呼开始出现并逐渐流传开来,到了1913年7月(中华民国二年),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1914年起开始实行。从此"春节"就取代了"过年"等称呼,成为农历正月一日的官方称呼。
以上就是过于过年名称的一个简短演变,但是我们这次讨论的重点不是"过年"抑或"春节"称呼的演变。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和春节起源密切相关的一个传说——年兽传说。
关于年兽的传说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了,虽然粗略估计关于年兽的故事有九个版本之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换汤不换药,基本内容都是在远古时代,有一个怪兽叫"年"或者叫"夕",没到每年的最后一天,这个怪兽就会出来为祸人间,"*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反正就是无恶不作,每次都给老百姓造成大量的人员财产损失。
驱赶年兽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也有称是天神下凡拯救世人)老百姓发现这个怪兽怕红色的东西,还怕巨大的响声。于是老百姓就在"年"来的这天晚上,张贴红布条,燃放爆竹,"年"最终被吓走再也不敢出现。随后,老百姓们纷纷庆祝大败年兽,这就是过年和除夕的由来,也就是我们现在春节的由来。
从故事的叙述中可以看到,这些传说基本都将发生时间定在远古时代,似乎这些传说也是从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那么果真如此吗?我们今天就从"年"、"除夕"这几个词语的含义下手,来看看"年兽"传说真的是春节起源吗?
除“夕”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年"都包含哪些含义。"年"这个字一共有十九中含义,而在这十九种含义种,大部分都和时间日期历法有关,剩下的含义则涉及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庄稼的收获。
《新唐书•戴胄传》便记载道:"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