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籍中,“夜”与“掖”往往通用。汉代有所谓的“掖庭狱”,《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末年想要立昭帝为后,担心母壮子幼,外戚专权,便把昭帝生母钩弋夫人打入掖庭狱,令其自尽。胡三省注释说:“掖庭属少府,有秘狱,凡宫人有罪者下之。”
掖与腋同源,腋在身体两侧,有幽深之感;宫禁深处的秘狱,应当潜藏在宫廷的角落里,其氛围自然也是幽深如夜的。在《琅琊榜》中,把掖庭狱称为“掖幽庭”——虽然古无此制,却也道出了“掖”的特点。
表示夜晚,还可以用“暮”和“晚”两个字。它们的词义特点更偏重于“笼罩、遮蔽”。
“暮”的本字写作“莫”,《说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茻为众草繁茂之象,落日西沉,仿佛被茂密的野草完全遮蔽,再也看不见光的影子。“暮”与“幕”同源,夜色来临,便犹如一张牢不可破的大幕,把世界全然笼罩。
“晚”的词义与之相近,《说文》:“晚,莫也。”章太炎先生认为,“晚”和“丏、眄”同源。《说文》:“丏,不見也。象壅蔽之形。”“眄,目偏合也。”眼睛闭上,恰是遮蔽之义。
在光明的封闭与隔绝中,“暮”和“晚”难免是悲观的,甚至是绝望的。无论是“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还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亦或是“夜风入寒水,晚露拂秋花”,都带上了几分萧瑟的色彩。
《史记》记载,伍子胥为报父仇,攻破楚国,将平王鞭尸三百。面对他人的指责,他悲愤地说:“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司马贞《索隐》解释道:“譬如人行,前途尚远,而日势已暮,其在颠倒疾行,逆理施事,何得责吾顺理乎?”
当豪杰落入命运的暗夜之中,他不顾一切地反抗着,虽违情背理,却也让人生出真切的同情。
更令人伤怀的,还有那“美人迟暮”的无奈,“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无论何等璀璨的青春红颜,当你不经意间瞥见她的白发渐生,也难免令人感慨而哀怜吧。
03
“宵”不是暗夜的骤然降临,
而是光明的渐渐消逝
幽暗也好,遮蔽也好,夜晚都不是令人欣悦的场景。依照古人的照明条件,深夜中的幽幽灯火,只能衬托出夜的孤寂与凄清。
在这样的语感下,“冥、晦、夜、晚、暮”这些词,似乎都与元宵灯影的意境不合——尽管古人有“元夜”这个词,但用例比“元宵”要少很多。那么,“宵”的词义内涵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