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最核心的三句话,佛教中的十大真理一句比一句精彩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07-10 10:14:26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色”不外乎都是“空”的。

其实,佛家所说的这个道理不难理解。

试想一下,当我们瞧见一张桌子的时候,纵使眼睛给大脑传递的信号是一张桌子,但作为桌子本身,它的连接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换言之,桌子并不是纯粹的桌子,而是由各个零件组合而成的,而每个零件之间的组合也是有条件的。

在佛家看来,桌子零件因各种缘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法。

然而,这种法是变动不居的,因缘也是变化无穷的。

推演到宇宙的万物,就会发现它们的因缘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当组成桌子的零件因为条件的改变而不再组合成为桌子的时候,那么桌子也就不复存在了。

因此,万事万物不过是一层表象,不过是暂时的,也就是“空”的,并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性可以供人把握或者遵循。

想通这一点之后,人们就不会执着于某种特性。

佛教最核心的三句话,佛教中的十大真理一句比一句精彩(5)

比如说“爱”,正如现代年轻人常挂在嘴边的那样,爱可能会消失,也可能会转移。

当一个人爱着另一个人的时候,被爱的人应该明白,这份爱是会因为因缘的改变而消失的。

换言之,某个人并不是只能爱你;就算当下的他非常爱你,但下一秒他就可能不爱你。

般若之智

在常人眼中,所谓的“观自在菩萨”似乎只是一个人名。

可实际上,这句话并非仅是人名。

《心经》一开头,便提到这位观自在菩萨,紧接着又说他度一切苦厄。

这既是说,观自在菩萨通过行得般若之法,确实渡过了世间的一切难题。

可与此同时,它也是在教导众人:若能观察自己的内心,也能发现世界的一切不过是虚妄,也可越过一切苦厄。

这里不得不感叹的就是佛家取名的艺术。

佛教最核心的三句话,佛教中的十大真理一句比一句精彩(6)

因为“观自在菩萨”之所以称为“观自在菩萨”是有道理的。

其中的“观”讲究的是用心观照,而不用仅用眼睛去观察。

道理很简单,在佛家眼中,纵然视觉是人类最终的感觉,但呈现在眼中的万事万物却都是表象。

因此,为了直达事物的真实性体,佛家强调必须用心观察。

而所谓的“自在”,说的是一种不被任何事物所牵绊,内心无所挂念的状态。

“菩萨”也不是正儿八经的被供奉在寺庙中的神佛,而是“有情之人”。

具体来说,就是一种既能够自己体悟世界,又具有较强共情能力的人。

换言之,“菩萨”说的就是一些既能直达世界真理,但又不因为自己掌握了真理而变得骄纵的人,他会保持对其他尚未把握真理的人的基本尊重。

所以,当一个人能够通过观照内心的方式,看破世间或者看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虚幻的假象这一真理,而内心又不会因此感到骄纵于旁人,反而会带着这种智慧去悲悯众人。

佛教最核心的三句话,佛教中的十大真理一句比一句精彩(7)

那么,这个人不但破除了对*的执着,也促成了他人的圆满,足以达到涅槃境界。

《心经》的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要知道,人世间不但存在着令人眼花缭乱的*,还存在一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有知与无知。

佛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但这并不是理想的人际关系。

原因很简单,当一个人意识到了自己很优秀的时候,他就会止步于此,不愿意再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

与此同时,当他发现别人不如他的时候,就会生出一种莫名的骄纵。

因此,佛家强调人的不骄纵,希望每个人都能明白什么叫做人外有人,从而不断地去突破自己与他人的区别,最终实现一种自身与他人皆无区别的关系。

佛教最核心的三句话,佛教中的十大真理一句比一句精彩(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