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谚中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传统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若起居不慎便会伤人。
此外,暑多夹湿,湿气容易侵袭人体,除容易中暑,引发热症外,还会引起水湿固脾,胸闷气短、呕吐疲倦等症。
小暑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养生节气,牢记以下三忌三宜三秘诀,为自己和家人收藏转发,健康过整夏。
三忌
1.食忌大热,诱发新病
《黄帝内经》中讲:“凡是心脏不适,愈于长夏。”
高温天气下,人容易烦闷抑郁,心火过盛,使心脏排血量下降,各个器官的供氧能力变弱。
饮食方面需格外注意,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心病旧疾。
大多有温热、升腾作用的食物,五行都属火,易使身体阳气过盛。
应忌食辣椒、羊肉、白酒等大热食物,日常穿着要以清凉为主,忌过厚过多。
2.动忌大汗,徒耗阴气
小暑养生应遵循“少动多静”的原则,适度出汗可促进体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
而运动剧烈、出汗过多,则易伤津耗气,脱水中暑,增加身体耗损。
运动时,可在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刻,以舒缓的运动方式锻炼1小时左右,身体微微出汗最佳。
运动过后及时补充水分、盐分,防止出汗过多,血粘度升高,给身体造成伤害。
3.卧忌贪凉,百病损伤
暑天闷热,热则容易贪凉,尤其是在睡眠时,人体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极易受到寒邪侵袭。
加之,空调温度过低,背部受凉咳嗽不断,腿部受凉关节疼痛,腹部受凉腹痛腹泻。
入睡时,要盖好腹部、肩颈、膝关节等易受凉的部位。
同时,需避免空调直吹,或温度过低,防止感冒鼻塞,四肢乏力、头晕头痛等症。
三宜
1.宜吃三宝,合理饮食
第一宝:莲藕
《本草纲目》中讲:“莲藕为灵根,能健脾养胃,清热安神,是夏季佳品。”
藕中有大量的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吃藕既能补充营养还可清热除烦、补充水分。
此外,生藕可滋阴凉血、清热生津;熟藕可健脾利胃、补益养血。
第二宝:黄鳝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小暑时节吃黄鳝是遵循“春夏养阳”的原则,有“冬病夏养”的作用。
其性温味甘,维生素、矿物质等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
可补脾益气、消除积食、美容养颜、明目、祛风湿、强筋骨。
第三宝:绿豆芽
绿豆在发芽时,部分蛋白质会分解成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其热量低、水分和纤维素含量高,营养价值远超绿豆。
有清暑热、调五脏、通经脉、补肾脏的作用,是夏季的瘦身佳品,也是便秘者的健康蔬菜。
可与姜丝搭配,中和绿豆芽的寒性,炒制时可适量加些醋,防止维生素B1的流失。
2.宜晚睡早起
《黄帝内经》中讲:“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夏季昼长夜短,阳气盛行,阴气衰退,晚些入睡可弥补阴气不足,早点起床可顺应阳气兴盛。
每天保证7小时高质量的睡眠,加上午睡半小时,有助于提高脑部供血能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
需要注意的是,午睡时最好平躺,切忌趴着睡,容易对呼吸系统、内脏、骨骼等造成损伤。
3.宜情志疏泄
心是五脏六腑之首,素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的说法,所以心脏的养护极其重要。
中医认为,心静能够缓解紧张着急的情绪,令心情舒畅,气血和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从而协调各脏器的功能。
此时,除了保证睡眠、合理运动外,还要饮食清淡少油腻,学会情绪转移,戒躁戒怒。
入睡时可放松全身,排除杂念,安然入睡,也可听些舒缓的音乐来助眠。
三秘诀
1.避暑
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是因在高温烈日下,体温调节出现紊乱,身体散热出现障碍,使热量积聚无法驱散导致的。
夏季阳光毒辣,不可长期在外工作、暴晒,亦不可过度劳累,平时要多补充水分,勤换衣物,让汗液及时排除。
阴暑是因暑天不恰当的吹风乘凉、喝冷饮,使寒邪入体遏制了阳气而导致的。
夏季再热,也不可大量喝冷饮、洗冷水澡,忌长期呆在空调房里。
2.避湿
《黄帝内经》中讲:“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
夏季多暑湿,令人感到头重脑疼、胸闷脾虚、对于呼吸系统有病症的人来说,则易引起咳疾。
日常起居要保持室内干燥,多开窗通风。
外出时少去湖边、河边潮湿的地方,不做潮湿的树桩、椅凳,容易引起痔疮、风湿等症,还会损伤脾胃,造成消化不良。
3.穴位养生
内关穴:保护心脏
按摩方式:手指指腹向下用力点压,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钟,有微微酸胀感为宜。
作用:养心通脉、调节自律神经、宁心安神、解除疲劳、改善胸闷胸痛、心悸盗汗等症。
2.阴陵泉:利水除湿
按摩方式:手指指腹按揉,左右交替,2分钟左右即可。
作用:利水除湿,调理三焦、促进脾胃消化吸收,改善消化道不适。
3.涌泉穴:滋阴降火
按摩方式:拇指较大力按揉,每只脚20-30次,可在泡脚后或入睡前按摩,效果更好。
作用:缓解出汗过多引发的阴虚上火,口干舌燥、焦躁不安等症。
但惜夏日长,切等清风来,愿你心中无挂碍,随处可清凉。
小暑过后便是入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刻即将到来。
从此刻起,就要防暑降温、清心安神、保护脾胃、调节心态,养护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