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和月表达的情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寓意图片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07-15 13:07:58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岳飞《满江红》

中学课上我们学习过岳飞的《满江红》,这首词抒发了岳飞忧国忧民的壮志胸怀。《满江红》作为爱国诗词的代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抵御外侮的豪情。《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白先勇先生的一部新书,用这个做书名,是因为小时候,父亲白崇禧总唱一首歌《满江红》,里面有词为“八千里路云和月。那时他还不能了解父亲唱这首歌的情感,长大后才明白,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期间,到处有‘还我河山’的标语,父亲有感而发。

白先勇回忆父亲的一生,犹如一部民国史的缩影,不是历史专业的他,开始补读大量历史资料,收集整理,花费十几年时间完成了父亲的回忆录,他称收集整理的过程犹如深入到见不到尽头的历史长廊,又似时光隧道。经过多年悉心整理,2012年,白先勇开启“八千里路”巡回演讲的征途。他坦言,“八千里路”走下来,对自己是种洗涤和敬畏,这才真正了解父辈那种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怀。

《八千里路云和月》收集了白先勇发表的各类散文篇章,第一部分:家国情怀”主要记述他的父亲母亲及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第二部分:“记人物”则是记述深交多年师友之间的情谊往来;第三部分:“阅读感怀”是这些年所撰写的书评序文等。书写一个时代的生命轨迹与历史魂魄,是故事的日积月累,更是填不满的文化乡愁。

下面我们就走近本书,跟随作者一同探寻白先勇父亲的戎马生涯、笔友之间情义往来及后期白先勇为昆曲艺术所做的贡献。

八千里路云和月表达的情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寓意图片(1)

01白先勇创作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就像委婉的长河,有说不完道不尽的余韵,在寂静无声的文字中,蕴含着丰沛的生命力。

白先勇是台湾著名文学家,1937年生于广西桂林,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白先勇说,2012年,白先勇先生开始了“八千里路”巡回演讲,追寻父亲白崇禧将军当年历史的足迹,走访了十二个城市,包括北京、南京、武汉、桂林、重庆、沈阳等城市,为父亲奋斗的青春和峥嵘的岁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更加客观真实的民国将军。在《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白先勇沿着父亲的足迹,追本溯源,带领我们一起体会那个时代的温度。

书中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白先勇八千里路巡回演讲的旅程,大江南北,从西到东。首先从白崇禧18岁跟随广西学生军敢死队北上开始,参加武昌起义,打到山海关,完成北伐,接着八年抗日战争开始,参加了“台儿庄大捷”,“昆仑关之役”,“武汉保卫战”等,最后讲到了“国共交战”。在这些史迹斑斑的古城讲解这些详尽的历史资料过程中,他遥想当年父亲,为了保卫国家,东征西讨、铁马冰河的辛苦生涯,不禁肃然起敬,为父亲感到无限骄傲。

白先勇出生之时,父亲已是民国政府举足轻重的人物。家中上百口人进进出出。在白先勇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总在前线打仗,偶尔回来总是“骑着马,穿着披风,很威风”。虽是将领之家,却有着严格的家族教育规范,好好读书是每个后辈的本分,即使身在抗战前线,白崇禧也会经常与家里通电话,询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敏感而聪颖的白先勇学会了拼命读书。

我们总以为,讲历史是枯燥乏味的,但是白先勇的回忆包含深情,从小时回忆到父亲去世,从父亲回忆到母亲,从父亲的出生地回忆到台湾……搜集整理的资料越多,白先勇对父亲越敬重,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为父亲这位身经百战、层间叱咤风云的老将军的历史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八千里路云和月表达的情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寓意图片(2)

02白先勇写作之路

本书的第二部分,作者详细讲述了与他交往甚密的数位朋友,白先勇先生交友甚广,从画家、作家、译者到摄影师、演员、慈善家、禅修者,书中,白先勇先生对他们不惜赞叹和钦佩之情,真情流露在字里行间。对奚淞从事的禅画、书桌的描写事无巨细;与林青霞、夏志清、黄铭昌等相互尊重,相互敬佩,朋友之间至真的情感,让无数读者动容。

白先勇是台湾著名文学家,在整个华语文坛,他的文学成就极高。三毛说,她是看着白先勇的小说长大的。他被誉为“当代中国小说奇才”,著有《台北人》《孽子》《正本清源说红楼》等代表作。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笔耕不辍,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之作。当被问及如何理解写作的意义时,白先勇说,我写作,是为了把人类无言的痛苦转换为文字。时代过去了,但总有故事留下来,他用真挚的文字回望生命,描写这世间的人性人情,以及那些不被历史湮没的身影。

白先勇年幼时突染肺病,担心传染,父母将他安顿在远离家的一个大花园中,童年世界少了喧闹和嘈杂,与他作伴的是“老央”。老央最大的爱好是说书,边干活边给白先勇讲“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隋唐演义”……他幼小的心灵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年轻时,他熟读《樊梨花征西》、《说唐》、《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等,大学时代开始研读西方作家作品。1962年,白先勇的母亲病逝,他宣告“我的一段人生随着母亲的去世也终结了,我要开始另一种人生”。《台北人》就是那年开始创作的。1977年创作长篇小说《孽子》。

他的作品大致分为几类:一类是早期作品,主要描写青少年时代,代表作《寂寞的十七岁》;二是描写台湾上层社会的作品,代表作《台北人》;三是描写旅美知识分子的生活,代表作《纽约客》;四是描写下层人物生活,代表作《孽子》。

写作同时,九十年代,白先勇开始在美国加州大学开授《红楼梦》课程,整整讲了二十九年,从意气风发地黑发青年讲到浴成初老的退休教授,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美国学生由此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他的一生与《红楼梦》的羁绊,生命也因此被他不断拉长,而与红楼梦的结缘就是早期的“老央”在他心中播下的种子。

八千里路云和月表达的情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寓意图片(3)

03白先勇为传承经典文化,献计献策,亲力亲为,把可能成为“文学伟人”的时间和精力,都交给了昆曲复兴。

本书的第三部分,是白先勇先生阅读书籍的书评和序文。和白先勇先生有着同年代共同经历的赴台或远洋的人,都有着浓浓的乡愁和深深的爱国情谊。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不想要这样的生命轨迹,但恰恰是这样的生命轨迹,给了他们一笔任谁都抢夺不去的珍贵的财富,正是这笔财富,让他们的生命增添了浓厚的基色,成就了他们浑厚的作品。

退休后的白先勇,本想精心写作,朋友张淑香告诉他:“你应该来教《红楼梦》的课,现在的学生没耐心坐下来好好看那么厚的书了。”闻听此言,他不顾年事已高,重新在母校台湾大学开设《红楼梦》导读课程,领着学生一回一回地读下来。

白先勇除了讲授《红楼梦》,还致力于推广复兴昆曲艺术,制作推广青春版《牡丹亭》。与昆曲的结缘始于8岁时,白先勇跟随家人在上海听昆曲,第一次听的就是梅兰芳的复出演出《游园惊梦》。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笙箫管笛悠然扬起,听得少年神魂颠倒,与《牡丹亭》的缘分就此结下。如今,看着昆曲艺术走向没落,他心有不甘,不甘于心中所爱衰落,与昆曲解下一生缘的白先勇,2004年推出的青春版《牡丹亭》,一经公演,便引起轰动,,连演了十几年、300多场,把原本门可罗雀的昆曲市场提升到“90%场演出都能满座”。,时至今日这部戏的火热程度仍未消散,并且使越来越多的观众爱上昆曲。

白先勇说:“昆曲无他,得一美字:唱腔美、身段美、词藻美,集音乐、舞蹈及文学之美于”一身,经过四百多年,千锤百炼,炉火纯青,早已达到化境,成为中国表演艺术中最精致最完美的一种形式。”

八千里路云和月表达的情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寓意图片(4)

舞台上的唱功、歌舞和诗般的台词,不是西方观众所熟悉的一般歌舞,也不同于京剧,但它是美和奇的结合,这段爱情故事是中国戏曲对‘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回应。——英国《泰晤士报》

白先勇说,“也许有些遗憾,还没有写出更多东西来,但我不后悔。昆曲也很要紧,这是老天要我做的事。”

《牡丹亭》演出现场,观众席放眼看去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百分之九十的人是第一次看,结束后他们站起来拍手拍十几分钟不肯走,后来很多年轻人说:昆曲是真美啊。

传承艺术的岂止白先勇先生,还有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老师,为了支持抗美援朝,带领演出团队不辞辛苦,辗转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半年时间演出180余场,还曾带领队伍来到朝鲜战场,冒着随时随地会被敌机轰炸的危险,为志愿军战士演出。

而现在,戏曲文化逐渐哀落,表演艺人减少,大师级别人物缺乏,对戏曲热爱的人群年老化,新一代青年不感兴趣,地方戏也渐渐销声匿迹,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人们已经很难静下心来领略戏曲那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加上娱乐方式变得愈加多样化,电影、电视剧、小品、相声等都在瓜分这些群体,因此,戏曲文化衰落也有必然原因。

简而言之,戏曲文化是我们的文化也是我们民族的标志,我们应该做好传承和发展。传承固然重要,但是不创新也意味着选择死亡。戏曲文化,究其根本,需要融入更多的时代因素,来促使戏曲发展,也需要更多的如白先勇先生、常香玉老师、梅葆玖先生等这样传承戏曲经典的人物来推动戏曲文化的发展。

在世界,有一种美学叫中国戏曲。传承与弘扬戏曲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