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有趣的书,通篇讲的是哲学偏偏一点也不枯燥,通过三方面视角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元纵深的世界。
这个世界跨越了几千年的时光,将世界最开始的起源和本世纪的疑问与答案串联起来,在历代哲学家的理论中,读者从浅入深的了解到世界与人类的本质,以及宇宙蕴含的无限潜能。
如果说艺术家带给世界以色彩,那么哲学家则是研究色彩背后的底色,他们是在尘世中离星空最近的人,通过提出问题,思考大自然与人类的本源,成为追求真理的先驱者。
阅读完这本哲学启蒙书,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找到一些答案,比如这三个亘古不变的哲学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我是谁:从古代神话到物种起源当时各方面都是未开化的,人们只能用神话故事来解释大自然与人类的出现。
在古代北欧的神话里,掌握大自然的是一位名叫索尔的神仙,在人们的想象里索尔经常乘着一辆战车飞过天空,他的手里有一把神器可以呼风唤雨,也可以冰冻天地。
为了对当时的四季交替有一个更清晰的解释,人们开始想象在索尔管辖的中央天地之外,有一个城堡叫做巨人堡,巨人堡里住的都是邪恶的坏人,意图破坏大自然。
因此,每当冬雪飘零万物冰冻时,人们都认为是巨人夺走了索尔的神器,而每当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时,人们都觉得是索尔潜伏在巨人堡中勇敢的夺回了神器。
这样的神话论在东方同样适用,伏羲与女娲是古代中国的神仙,女娲是造人者,伏羲是造物者,是一位万能的神。
当时的人们将对大自然的好奇,寄托于神秘的未知事物,并以神仙的故事当做祭台,用来祈求万物丰硕的仪式。
然而,随着文字的出现和流传,古希腊的哲学家开始对记录下来的文字产生怀疑的心态,辩证的理由也很简单,他们发现神话里的神仙和人太相似了,人类有的自大奸诈恶行故事里的神仙也有。
在这些批评者中,一位名叫赞诺芬尼司的哲学家颠覆了神话理论,他的观点清晰明了:并非是神仙创造人,而是人创造了神仙。
这个观念给后世的哲学一个新的出发点,“人们逐渐不再相信古老的理念,由神话的思考模式转变为经验与理性的思考模式。”
与此同时,一个专注于理性的时代开始了。
理性主义的启蒙要数古希腊这三位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他们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至今很多哲学理论是从古典派哲学演变而来的。
苏格拉底是第一个对人类本身提出质疑的人,他的辩证方式是通过在广场上做演讲,然而就因为苏格拉底当时提出了太过异常的言论,最后惨遭统治阶级的扼*,而罪名是侮辱雅典众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
苏格拉底并不是不信奉神,而是主张一个新的宇宙理性神,这个宇宙理性是苏格拉底认为的真正的善 和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他同时认为“自己一无所知”,用提问的方式激发他人追求真知的本源,同时提出人类有灵魂的启蒙观念。
尽管苏格拉底为了理性和知识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但他的死亡同时正式开启了理性主义的时代,后世的人跟随着苏格拉底的脚步,开始了漫长的追寻真理的路途。
人类到底从何而来,我们所追寻的意义是什么?在柏拉图所著的哲学书籍《理想国》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他所专注的哲学议题,一方面是他对大自然的研究,另一方面是他对人类社会的重新定义。
柏拉图认为物质世界的背后有一个实体的存在,他将这个实体的完美存在称为“理型的世界”,其中人类社会与大自然一样,都是有一个完美的模型存在,而不同的人就是根据这些完美模型制造的。
柏拉图对于理想世界的标准,是双重性质的,为此他将整个人类世界分为感官与理想型的结合,感官是肉体是*是现实存在,而理性是人类一生要追求的目标,是灵魂居住的理想世界。
大体上,柏拉图最为突出的观念是提出了感官世界和理型的世界,后世的人们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质疑或者延伸,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与柏拉图相反的理念。
亚里士多德同意柏拉图所说的灵魂永恒说,但他对理型世界的模型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没有所谓人的模型之说,感官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他认为是感官的经验才造就了所谓的理型。
与此同时柏拉图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分类论:
一类是无生物:石头,水滴和土壤,这些无生物没有改变的潜能,只能通过外力改变。
一类是生物:生物分为植物与动物,动物又可以分为禽兽与人类,与无生物不同的是,生物有可能自我改变。
在柏拉图看来,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区别是,人类除了有吸收养分感知周围世界的能力,最重要且易于区分其他生物的一点是,人类有理性思考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与苏格拉底一样,认为宇宙间存在一个最初的推动者,宇宙神的出现相当于上帝,是各星球与自然界的最初造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