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故事:诗里的秘密。
在唐朝宝历年间的某一天,来自越州的才子朱庆馀怀揣着满腔的梦想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来到长安。他知道想要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除了自身的才华外还需要得到主考官的赏识。那个时候时兴考试前拜访名流高官,展现自己的文化水平以期得到认可和推荐。
于是他精心创作了闺意献张水部这首诗,希望能通过这首诗向朝廷官员展示自己的才华。他这样写道: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细看诗题目会使人有些莫名其妙,诗里写的是夫妻生活,难道这也需向长官报告吗?这与考试又有何干?
原来朱庆馀写的这首诗是他向当时水部员外郎著名诗人张籍投送的一首拜谒诗。作者自比新娘,将张籍比成新郎,将主考官比作公婆。诗中朱庆馀以新娘比喻自己,细腻地描绘了新娘拜见公婆前的忐忑心情。她精心梳妆打扮,既怕自己的妆容不够得体,又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完美。
这种复杂的心理正是朱庆馀对科举考试的内心写照。他担心自己的才华不足以打动主考官,又渴望得到张籍的认可。诗里要表达的实际意思是:我面临即将参加的进士科举考试,虽然已准备充足,有夺魁及第的信心,但还要向您讨教,不知我写的诗文是否合乎主考官的口味,能否得到主考官的赏识。
诗写成之后,朱庆馀小心翼翼地将诗呈给了张籍。张籍读后对朱庆馀的诗作大加赞赏,他认为朱庆馀的这首诗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他的文学造诣。同时张籍也看出了朱庆馀内心的忐忑与期待,于是提笔写下了酬朱庆馀这首诗作为回应。
在酬朱庆馀中,张籍以长辈的身份亲切地安慰朱庆馀,他写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张籍的答复也以同样采用比喻的形式出现。朱庆馀是越州人,张籍在诗中把朱庆馀比喻为穿着华丽、妆容精致的越州彩菱姑娘,她的容貌和歌声都是那么的美丽动人,无需过分担忧自己的容貌。进一步强调了即使那些身穿名贵丝绸衣服、浓妆艳抹的时尚美人也无法与这位越地彩菱姑娘的自然美相提并论。她唱出的采菱歌即使万金价值也无法与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