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公元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提议推行的强硬削藩政策《削藩策》,深深的刺激到了西汉七国诸侯王的权益,故而,为了保障自身利益,吴王刘濞联合其余六国诸侯王,一手促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七王之乱”;同时,亦是受“七王之乱”的影响,让汉武帝刘彻在登基之后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依旧还是该如何去彻底解决“诸侯作乱”。
刘邦分封诸侯王
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七王之乱”?- 七王之乱背景
公元前202年,在长安登基称帝,建立西汉政权的汉高祖刘邦,金口一开,就分封出了八个“异姓诸侯王”,当然,这八个诸侯王是必须分封不可的,毕竟,当初如果不是这八人的帮忙,以刘邦的实力,肯定是斗不过楚霸王项羽的。
但是呢,刘邦在分封这些异姓诸侯王不久,就开始后悔了,因为他给这八个诸侯王的权利实在是有点大。
- 首先,刘邦给这八个诸侯王的封地面积,“多者一百多城,少者三四十县”,那总面积加起来比西汉朝廷的直辖面积还要大,就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让西汉朝廷恐慌了。
- 更别提在行政以及军事权利上,刘邦还赋予了这八个异姓诸侯王“兵政自治”的权利。
换句话来说,就是刘邦为了分封异姓诸侯王,完成自己当初许下的诺言,已经完全的把这些土地给割出去了,剩下的也仅仅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君臣关系”,至于别人还愿不愿意遵守君臣之礼,那就要看这些诸侯王自己的心情了。
刘邦剧照
- 七王之乱伏笔
这也就相当于刘邦又变相的把大一统的局面打回了战国时期政权割据的局面,所以,在刘邦称帝之后的七年时间里,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想方设法的思考该如何去把这些封地再给拿回来。
后来还真被刘邦给想到了一个办法,借着这七年间异姓诸侯王的不安分,趁势罢免了这些异姓诸侯王,同时又重新设立了一批同姓诸侯王,将自己的堂兄、弟弟、儿子什么都该封的都封了,想着自己本家的总不会夺自己的江山吧。
但是让刘邦没想到的是,本家的照样有着巨大的野心,这些新的同姓诸侯王依旧没让刘邦满意,拉帮结派,阳奉阴违什么的,都是常有的事。
直到公元前196年,汉文帝登基,为了感谢扶持他登基称帝的“刘氏宗亲”,汉文帝又十分大气的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丝毫没有想过刘邦在位时期同姓诸侯王“作妖”的事情。
而且,汉文帝本身性格就比较平和,没有那种*伐果断的特质,在政治上更是低调,此消彼长之下,无疑是助长了这些诸侯王嚣张的气焰,造成了“济北王刘兴居”和“淮南王刘长谋”两人狼狈为奸,接二连三的作妖,闹腾着要造反。
贾谊塑像
- 贾谊助阵补救
如若不是梁怀王太傅“贾谊”,及时的为汉文帝上书了一封《治安策》,就诸侯王的问题为汉文帝出谋划策的话,单凭西汉当时内部诸侯作乱朝纲不稳,外部匈奴侵扰虎视眈眈的状况,说它已经是“四面楚歌”都一点不为过。
所以,在《治安策》中,贾谊针对诸侯王的问题为汉文帝提供了一个十分“柔和”的建议: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之易,国小则亡邪心。
大抵就是让汉文帝从侧面迂回,尽量避免与这些诸侯王硬碰硬,毕竟诸侯王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发展,其势力早已经根深蒂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拔除的。
所以,还不如分封更多的诸侯,把这些诸侯王的长子长孙什么的都给他分封成诸侯,没有封地的,就先设立个虚名,然后各个击破,从每个人都会有的“独立的思想意识”来下手,在根本上去分化瓦解这些诸侯王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