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是感慨。
我们耳熟能祥的上元与中元,
因为被赋予了更深刻的精神内涵,
便在岁月长河中浮起来,愈发清晰,
而这零落年关的下元节,
却历史的尘埃中慢慢消蚀了。
《寻梦环游记》里有一句台词: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人也是,节日也是,
尤其在这个紧扣生死的日子,
我们对待下元节,
正如对待亡人的一道投影。
如今,过节的人不多了,
我们尚且可以通过回忆,
维持下元节的生命,
可要有天,连记也记不得了,
下元节,才是真正死去了。
而下元节,
祭祀,祈福,焚衣,问安
都是情深义重,一片真心。
别让遗忘,把中元节变成遗憾,
这个凝聚了万千真情的节日,
值得被我们好好珍惜。
祭神祈愿,常怀感恩
下元节,
是中国版的感恩节吗?
说来也巧,西方的感恩节
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与下元节,总是相隔不远。
尽管两者节日内容不同,
各自文化积淀更是大相径庭,
却都在这凛冬之际,
奇异地燃起了同一种精神:感恩。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大概是岁暮天寒,
人,更容易看到生命中的温暖。
古时的下元节,
素有祭神的习俗,
祭炉神太上老君,
或共庆水官大帝的诞辰,
百姓们修斋设醮,
祭祷诵经,顶礼膜拜,
举行迎神赛会,恭迎神灵到来。
南方人家用新谷磨糯米粉做成薄饼,
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
或食品团子,当作供品放大门外"斋天"。
北京人用赤小豆做豆沙包,
称为“豆泥骨朵儿”,
软糯可口,香香甜甜。
莆田一带的百姓摆了斋品,
把香一根根插在田埂上,
毕恭毕敬地祭拜水神,
还会在扎彩色小船在河中巡游,
这个称为“水色”的民间活动,是为谢恩。
百姓们深知,
神仙们能听到人间疾苦,
及时地禀奏天廷,
降下福祉,为人解厄,
因而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为自己谋福祉的同时,
也为神仙奉献着人间烟火处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