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浙江公布首篇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找来拜读,不料读到第27个字“嚆”就卡壳了。全文连查带搜,读下来愣是没懂啥意思。怀疑自己的文化水平的同时,更怀疑这篇高考作文是否担当得起满分。晦涩难懂的文字,丰富华丽的辞藻让这篇作文看上去“逼格”很高,但也因为过度使用生僻字、生僻典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美则美矣,但易读性不高,让人不知所云,距离满分还是有差距的。
△满分作文全文及点评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做,优秀的“满分文章”读完会让人如沐春风而不是读起来很痛苦。尼采、海德格尔、麦金太尔、切斯瓦夫·米沃什、卡尔维诺……这篇满分作文在这些哲学家和他们名言的粉饰下显得高深莫测,特别唬人。不禁想到了《欢乐颂》中舒展炫技的中英文掺杂点菜桥段,一言不合就尬English,场面一度非常embarrassing。
△网友评论舒展点菜
鲁迅先生对这样的表达批评道:烧书不写烧书,要称为燔典,以示高深,往往却是浅薄的表现。作家斯蒂芬·金也说,写作罪糟糕的故法之一就是粉饰词汇,也许因为你对自己用的小短词感到有些羞愧,所以找些大词来代替。引用名人的话来支撑自己的文章可以,但过度引用堆砌就有卖弄之嫌了,不仅不会让人觉得深刻,反而让人觉得矫揉造作,甚至认为写作者不真诚。另外,作文是文学作品,不是学术研究,巧言偏辞专业术语让写作者与读者失去了共通的意义空间,导致阅读障碍。阅卷老师在评语最后也提到,其中的晦涩不希望学生们模仿。
“这是一篇极少能碰到的考场作文”,但罕见不是满分的标准。有一说一,就像阅卷老师评语里面说的,一个高三得学生完成这篇《生活在树上》需要在平时阅读大量书籍,如此学术化得表达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考场上临场发挥想到这么多的内容实属不易,老师给一个55分的高分回馈考生可以理解,但给出满分还拿来当作高考首篇满分作文来宣传的做法,让人有种难以言喻的意难平。
△部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这样的满分作文为以后高考生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历届高考满分作文一直是下届考生效仿的标杆和风向标,给这样的作文满分,暗示了阅卷老师的评分喜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投阅卷老师之所好,制度化鼓励学生作文写作方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前有《平安经》的“平安经体”被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效仿,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人体<健康经>》,后有全民反诈APP里出现了《防骗经》,这样的文章真的好吗?你品,你细品。
文章不针对考生,只针对对满分的评判。满分的高考作文该是表达立场,交流思想,分享观点的,不该是一篇徒有“名人名言”的八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