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的最初写法很像“四”大篆的写法,只是上面加了个头而已。现代学者认为,甲骨文六,像房屋形,是廬(简体庐)的本字,也是一个假借字。
六字的演变,现在看来更像“介”
《说文解字》:“六,《易》之数也,阴变于六,正于八。从入,从八。”
《周易》中称阴爻为六,六个六为“坤”卦,是大不顺的卦象,古人对此有忌讳,所以人们才有了“六六大顺”的说法,来表达内心希望不顺赶紧转变为顺利的愿望。
如果说上面一到六的写法还可以接受,“七”的写法就让今天的人看来有点匪夷所思了:
甲骨文“七”
有人看了就会说,这难道不是“十”?金文中,“十”中间的横画不及“七”长。后来为了和“十”区别,“七”的笔画出现了弯曲,到小篆中就和十完全不一样了。出土的马王堆帛书中的隶书“七”,和今天的写法差别已不大。
“七”的演变
“七”被认为是“切”这个含义的本字(注意“切”的偏旁)。造字本义是动词,指用刀分割物体,所以划出了一个十字代表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