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在古代,日月的正常运行被视为宇宙和谐的保证,古人很重视对日月的祭祀,祭月是一种重要的宗教礼俗。周朝时就有春分日早上祭日、秋分晚上祭月的传统。秋分时节月亮看起来又大又圆,后来人们根据月亮运行规律,将祭月活动调至阴历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节月圆之夜。这种对月的崇拜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的重要习俗——祭月。
2. 与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相传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西王母赏了他一颗长生不老药,后羿将药交给嫦娥保管。后来后羿的徒弟逢蒙趁后羿不在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便自己吞吃了仙药往月亮飞去。此后,人们为了纪念嫦娥,便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也有说法是嫦娥奔月后,后羿每年在这一天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盼望她能回来团圆,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
3. 源于庆祝秋季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农历八月,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这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4. 与历史事件相关: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还有一种说法是,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烙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中秋节被列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中秋节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