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终于搞清楚了本届全运会四个吉祥物的名字。
身着“富裕黄”运动装的朱鹮叫朱朱,作为秦岭的稀有鸟类,手举火炬的它是主要“负责”乒乓球、羽毛球、艺术体操等项目;身着“圣地红”运动装的大熊猫叫熊熊,它是全运会上的“功夫熊猫”,主要“负责”武术、空手道、摔跤、柔道等项目;身着“梦想篮”的羚牛名叫羚羚,则是“力量担当”,在举重、拳击、橄榄球等比赛中,活跃着它的身影;身着“生态绿”的金丝猴叫作金金,作为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珍稀动物,它“代言”的攀岩、马术、滑板等体现机敏灵活的项目。这就是所谓“秦岭四宝”。
说来惭愧,要不是注意到桌边两天前的报纸,或许对于这四位可爱的小家伙的了解还要晚一些。毕竟,在赛场上奔波的生活太过匆忙,它们的形象早已深入记忆,却一直没有详细的注释。
这是北京奥运会后,吉祥物再次“团体作战”,对于物产丰富、生态禀赋优质的陕北大地而言,“秦岭四宝”既是他们的骄傲,也是支持他们“不做选择题”的自信所在。
时至今日,吉祥物已经成为大型体育赛事的标配。
1966年,英国世界杯首次出现吉祥物小狮子“Willie”。1968年,奥运会上首次出现了吉祥物的身影,半人半物的卡通型滑雪小人成了第十届冬奥会的代言人。4年之后,慕尼黑夏季奥运会“如法炮制”,短腿长身的德国猎犬瓦尔迪正式拉开了吉祥物登台的“序幕”。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五个福娃,更是成为中国体育史乃至世界体育进行中的惊艳注脚。
全运会上,第一次有吉祥物的身影是1987年广东全运会,作为羊城的代表,面带微笑,身着印有六运会会徽的红色背心的山羊阳阳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吉祥物。此后,金鸡、牛、狮子、麒麟、儿童等一一亮相,设计素材除了展现举办城市的地域特色外,还融合了人文、历史、民间习俗等多重元素。
文创设计携手体育赛事,无疑使得赛场距离大众更近,赛事宣传元素更为多样、宣传周期也因此延长,更为重要的是,对于青少年喜欢体育、爱上体育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力。
在全运村,吉祥物的纪念品同样是商店中最受欢迎的存在,由于版权等原因,吉祥物的周边产品价格并不便宜,一组大型的公仔在四五百元左右。因此,展台上“走量”最多的是钥匙链、书签等小玩意。经历一次盛会,不带走些纪念品确实有些遗憾,但花费太高又心疼腰包无疑是普遍存在的大众心理。
更让新黄河记者深思的是,作为一个周期产品,当赛事落下帷幕之时,它们也将接近绽放尾声。在“花期”之后,这些设计者的智慧结晶未来又在哪里呢?
遗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从某种角度看,赛事吉祥物更像是存在与历史中的注脚。随着赛事的结束,它们的任务也宣告完成,这不仅浪费了此前投入的种种资源,也凸显出赛事产业运营上的后续无力。
当然,也不乏优质的案例。NBA的吉祥物不但活跃了现场气氛,更成为球队周边的销售热点。北京奥运会时,福娃共同参演的《福娃奥运漫游记》以及周边图书音像制品也开启了一代青少年对于奥运会的认知。
过去,我们制造了庞大的“吉祥物宇宙”,在赛事期间,它们获得的超高关注度也证明设计的成功。现在,随着体育文创产业的不断发展,吉祥物们的背后资源需要进一步挖掘。当新一代的孩子们成为佩奇、奥特曼、海底小纵队的“粉丝”时,吉祥物是最现成增强本土动漫竞争力的资源。它们不应该只是赛事的标志、T恤上的图案,更应该从历史走向未来,在新的“岗位”承担更重要的工作。
大型赛事4年一个周期,届时又会有精心设计的吉祥物闪亮登场。希望我们“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将全运会的历史变成不断流传的鲜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