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茶壶七个杯子哪个先接满,七个杯子一壶水哪个杯子先装满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5-04-25 12:08:56

弦歌酒宴,接杯举觞。

歌舞弹唱伴随着盛大的宴会,人们高擎酒杯,开怀畅饮。弦歌是“鼓弦而歌”的简称,弦字的古写应该是纟旁,弓字旁的弦是弓弦,与丝竹之声的丝弦是完全不同的。此处的“弦歌”是引经,引用《论语》里孔子的话。《论语·阳货篇》里有“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的记述。孔子的学生子游在武城理政,孔子到了那里,看到政治清平,民风纯朴,城内一片弦歌之声。孔子笑着说:这个子游,用高级的礼乐文化教育普通百姓,是*鸡用牛刀,小题大作了!

古代的酒具分盛酒器和饮酒器,尊、觥、壶是盛酒器,杯、觞、爵则是饮酒的器具。“杯”是战国以后才有的,最初是木质的,椭圆形两侧有耳,又称耳杯、羽觞。“觞”是兽角雕刻的,“爵”则是古代饮酒具的通称。爵是三条腿的青铜器,下面可以点火,可用来温酒、热酒。说到觞,就自然要提到“曲水流觞”与《兰亭集序》的典故。

浙江绍兴西南的兰渚山上,有一座兰亭,四周环境优美,景致宜人。亭内的地面上凿有盘旋曲折的水道,有溪水贯流而过。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退任的右将军王羲之与众多的文人名士,一同来此聚会宴饮。他们把觞放在曲水上漂流,漂到谁的面前谁就饮酒一觞,赋诗一首。大家开怀畅饮,赏心快乐,佳句不绝于口。王羲之为这一天朋友们所写的诗集作了一篇序,就是千古名文《兰亭集序》。

一个茶壶七个杯子哪个先接满,七个杯子一壶水哪个杯子先装满(1)

矫手顿足,悦豫且康。

人们手舞足蹈,快乐安康。“矫”是高举的样子,举手、抬头都可以用。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诗句。“顿足”是随着音乐的节拍跺脚,“悦”是喜悦,“豫”是心里面舒适、安乐,“康”是身心康泰、康乐。

人在高兴的时候,往往会以歌舞来表达心中的欢悦,古人说“歌以咏言,舞以尽意”,又说“乐非独以自乐也,又以乐人”。唱歌是语言的表达,舞蹈是情感的流露,歌舞不但使自己欢悦,还能使他人身心愉快。《礼记·乐记》中有一段很传神的话,能说明什么是歌舞。大概意思是:唱歌不过是一种拉长声调的说话,在用普通言语不能表达思想的时候,就要用拉长声调的方式说话了。拉长声调也不能表达的时候,就要放声高歌;放声高歌也不能表达,就要手舞足蹈了。所以一个人手舞足蹈,就暴露出其内心的兴奋。

“矫手顿足”形容体健,“悦豫且康”形容心悦,身心二者都快乐康泰,才是“悦豫且康”。

两句话联起来的意思,就是:

歌舞升平,盛排筵宴。

人们接杯举觞,开怀畅饮。

随着音乐的旋律手舞足蹈,

身心既快乐又康泰。

{!-- PGC_COLUMN --}

嫡后嗣续,祭祀烝尝

“嫡”是正妻所生的长子,正妻生的次子以及妾所生之子均为“庶”,庶是众多的意思。先秦礼制,嫡子只有一人,是正妻所生的长子,嫡子有继承的权利。嫡庶之争,无论在皇家或士族,历来都是家族动乱的根源。直到现代社会,培养和任用自己的嫡系,也是当权者上台后要做的第一件大事。

“后”是承继祖宗血脉的后代,“宗”的本义为宗庙、祖庙,后世多指血缘关系。“嗣”是子嗣,也就是后代子孙的意思,其本义是诸侯传位给嫡子。“续”是继承、接续的意思。

“祭祀”是以血食祭奠天、地、祖先的一种大礼。祭天称为祭,祭地叫作祀,祭祖叫做享。古代有五祭:祭天、祭地、祭祖、祭神、祭灶。祭祀时要*牲,把牲肉放在祭台上,根据祭祀的等级有三牲祭(羊豕犬)和五牲祭(马牛羊豕犬)。

一个茶壶七个杯子哪个先接满,七个杯子一壶水哪个杯子先装满(2)

“烝尝”是“礿禘尝烝”,四时之祭祀的简称。《礼记·王制》规定:“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这是夏商两朝的祭祀,一年中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正时的祭祀。周代的祭祀,则春曰祠,夏曰礿。这里仅用“烝尝”两个字,代指四时祭祀。“祭祀烝尝”这句话语出《诗经·小雅·天保》,上有“礿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的诗句。

普通人家是初一、十五给祖先上供,古人认为阴间和阳间既隔界也隔时,也就是时间和空间不一样。阴间的一天是我们阳间的一个月,初一、十五给祖先上供,就相当于供养祖先一个早餐、一个午餐。秦以前的人一日两餐,日出以后一食,日落以前一食。那个时候,人们生活不富裕,吃得很少,但身体健康,寿命也长。日本人还是这个规矩,吃得少,但也不是两餐。现代人一天吃七顿(上午茶、下午茶、点心、宵夜,再加上三餐),身体反而越来越糟,撑死的人比饿死的人多。

稽颡再拜,悚惧恐惶。

古代的礼仪非常讲究,上下尊卑之间的问候礼,就有作揖、拜、长跪、叩首等。“稽颡”是跪拜礼中最隆重的一种,要以额触地。“稽”是停留、到达的意思,“颡”是额头,额头触地停留一会叫作“稽颡”。“拜”在古代是两手合于胸前,头低触到手的一种礼节,后世发展为两手着地的大礼。

“稽颡再拜”一句出自《礼记·射义》,其中有“再拜稽首”。再是第二次,古文里有“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法。一次又一次的行跪拜礼,叫做“稽颡再拜”。拜多少次为标准呢?按古制,一拜是三叩首,最多是三拜九次叩首,故此“三拜九叩”是大礼,最高的礼节。

“悚惧恐惶”描述敬畏、畏惧、战战兢兢的心理,是一个人诚敬到极点时的心理反应,程度一层比一层严重。“悚”是浑身一抖,汗毛乍起,起一身鸡皮疙瘩,如毛骨悚然。“惧”是轻微的害怕,内心有一点惴惴不安。“惧”为心之志,在人体脏腑中对应的是人的心脏。“恐”是严重的害怕,为肾之志,对应的是肾脏。人害怕厉害了会大小便失禁,因为恐伤肾,所谓吓得屁滚尿流。惧和恐一个伤的是心,一个伤的是肾,且轻重程度有所不同。现代汉语里“恐惧”连用了,但在古文里要区别开。“惶”是惊慌失措,指人的心里七上八下、坐卧不安、烦躁,如有“惶惶不可终日”的说法。

在祭拜祖先的时候,诚敬恭谨、严肃矜庄,这很好理解。为什么这里说会“悚惧恐惶”,甚至吓得屁滚尿流,大小便失禁呢?我们在祭祀天地、祖先的时候,在慎终追远的时候,在先人神灵面前要反省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恶劣的想法、龌龊的心理等一切见不得天地、对不起祖先、给祖宗蒙羞的地方,每想到这一些就会“悚惧恐惶”。犯小错的人毛骨悚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再严重些的,就会心中揣揣不安。真正行为有失检点,让祖先蒙羞的人就会吓得大小便失禁,屁滚尿流。更有甚者则惶惶不可终日,饭吃不下,觉睡不着。

一个茶壶七个杯子哪个先接满,七个杯子一壶水哪个杯子先装满(3)

这样的人虽然犯了错误,但还有救,因为他(她)还有羞耻之心。孟子说:“无羞耻之心者非人也”。做了错事,连“悚惧恐惶”之心也没有,厚颜无耻、没皮没脸,这是“非人”,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所以古代的祭祀是大典,庄严异常,目的之一就是借天地祖先的力量,净化参与者的心灵。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诚敬之心,这样的典礼最好不要参加,去了有过无功,何苦呢!

以上四句话的白话文意思就是:

子孙一代一代传续,

四时祭祀不能懈怠。

又磕头,又下拜,

虔诚恭敬,自我反省。

好了,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和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