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执笔
学执毛笔,第一步,必须彻底明了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腕与肘同时并起的做法和道理,字首先希望写得灵活迅速,既便于实用,也容易达到美观的境界。指实就是说指头尖端着笔管处要实在,即是要紧些,但不宜过紧。掌虚就是说掌心及大指食指之间(俗称虎口)必须空虚着,空虚了,使用笔时,才能灵活。掌能竖起来,腕才能比较平些,腕一平,肘自然而然地会比腕略高一些悬起来,这样整个手臂就能不能不吃力地悬着,运用起来,十分灵活方便,自然往来,一无障碍,要提便提,要按便按,这管笔就会听我手指的指挥,前后左右,无施不可。这样写出来的字,才能象生龙活虎一样,骨力气势,兼而有之,前代书家遗留下来的笔迹,就是明证。
以上所说的几句话,虽是极其简单,但要练到心手相应,却非经过较长时间的勤修苦练,不怕困难,才能闯过这一关,若果不肯坚持下去,半途而废,那就毫无希望了。我现在告诉大家,不妨且分两段去做功夫。第一段,先练习提起全臂(照上面所所的办法拿着笔),离开案面少许去写字,由发抖到稳定,至少要三、五个月,甚至要半年以上。能稳定了,然后进一步去练习腕的运动,以至感觉到肩头能够松开,使整个手臂运动,更加便利,这是写字的基本功夫锻炼。想写好字,就必得如此做。至于捉笔管高些,或者低些,是可以随个人的方便,不必拘泥。
(二)临写
书当从临学写作起,就是说,取古人有名碑帖,先仔仔细细地一点一画都不放过,看它几遍,然后拿起笔来,认真地照着它一笔一画的样子去写,且必须把它的样子印记在脑里,常常体会它的趣味,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在手底纸上,不但逐渐会和它的形貌接近,而且神理也接近,这是练习临写过程中眼、手、脑三者都用到了家,才能获得的成效。看碑帖最好是购取有名人的墨迹印本,初学以习中楷入手为宜,凡是下笔和收笔处,必须留意详玩,不可放过一丝一毫,要这样用功,才能得到他们的用笔方法,就是说,才能看清楚他们的笔势往来,得到一点一画的写法,久而久之,也就能够随宜应变,使每个字的结构,出乎意料的美观。例如颜真卿《自书告身》,赵孟頫的《三门记》等,他们的用笔方法,极其显明易见,下笔收笔处,极须详查,其转折处,无不换笔,每当换笔,必须将笔微微提起,再行放下,要这样做,点画才能圆,每个字使人看了才有立体感,不是平板地躺在纸上,一无生气,而是气派相连,不但字字活,而且行行活。前人说王献之一笔书就是指出这种妙境。我说的虽是个人体会所得,但是人人都可以学而致之,并且不是我的创获,历代名人自道经验,都大体相同,我不过是把它简括浅显地复述一番罢了。
(三)毛笔的使用和维护
无论是紫、狼、羊毫,新使用时,必须用清水将笔头浸洗,把它通通发开,然后入墨使用。但要记住,紫、狼毫不可用热水浸,羊毫冷热水都可用。每次写字完毕,即用清水将墨汁洗净,再用软纸把水揩尽,笔头接管根部,更要揩干,免它被水浸坏。等它稍干,便把笔头打散,这样笔锋就容易保持,不受损伤。初学写字的人,用短锋羊毫,较为相宜,既耐用,又价廉,顶好一此购取两枝,替换着使用,看去似乎多花了一份钱,但就我个人经验觉得反而合算些,你们不妨试试看。
“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两句话是苏东坡说的。自来写字的人把笔本是多种多样的,据前人所说王右军七代孙智永传给虞世南等人的执笔法,就是相传的五字执笔法,是用五指着管的,但实际说来是四指着管,第五个小指是衬托在第四指下面。这种执法,包在笔管外面的有第二指(食指)和第三指(中指),所以有人又叫它作双钩。还有一种是三指着管,就是大、食、中三个指,这样执法,包在管外面的,只有第二指(食指)因之,人们把它叫作单钩。一般人大抵都用双钩执法,这样颇便利,高捉低捉都可。至于单钩执法,古今闻名的书家,据现今所知,只有东坡一人,黄山谷记载如此,是可信的。单钩执法,却不便于高捉管,在当时就有人讥评东坡不能双钩悬腕,其实东坡仍是提着腕写字,不过腕离案面稍近一些,只要把他遗留下来的墨迹,仔细看一看,就可以证明。执笔既可以双钩,又可单钩;既可高捉,又可低捉,的确是无定法的。但看他第二句要使虚而宽,这可是有定的,必须要虚而宽。历来书法家都主张这样,我举一二例谈谈,唐朝的欧阳询说过执笔要虚拳直腕,指实掌虚。李世民的笔诀有这样一段话:“大抵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筋力匀平;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 韩方明授笔要说,亦言平腕双苞虚掌实指妙无加也。宋朝的米芾也说过这几句话:“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所以古人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李世民是接受虞世南笔法传授的,米芾是最精通书法的书家,他们的话极其可靠,都主张虚掌,其于作字便易,不言而喻。因此得到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就是在掌虚的原则下,任凭你采取那样一种把笔法,都是可以的。
参考阅读如下:附:毛笔五指执笔法(图)一、五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同样是五指执笔法,又因手格的张开和并拢、笔执在指尖处还是手指第二关节处而形成多种形式,古人称之为“凤眼”、“虎口”、“鹅头”等五指执笔的不同态势。
补充:二、枕腕、悬腕与悬肘
枕腕 枕腕是执笔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书写的方法。也有采用一种叫“臂搁”的竹片来搁手的,一般用于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将纸洇潮。用枕腕法书写毛笔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稳,适宜于写小楷或一寸见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搁死了难于移动。如果再写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悬碗来书写。
悬腕 悬腕是执笔的手腕悬起,离开桌面,肘(Zhou,上臂与前臂相连的、突出且可活动的部位)臂仍靠在桌上的书写方法。这种方法,手腕活动范围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关节还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较平稳,可写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写对联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悬肘法来书写。
悬肘 悬肘是执笔的手臂全部悬空来书写毛笔字的方法。这种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没有一点妨碍,可以任意挥洒,不管写大字、小字都很适宜,是最佳的书写方式,也是书法家普遍采用的方法。宋代的大书法家米蒂,连写小楷字都用悬肘法来写,可见他功力有多深。当然初学者没有必要这样做。
我们练毛笔字,在起步阶段时,因对毛笔的性能一点也不熟悉,可先用悬腕法写二三寸见方的楷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对笔法稍有把握以后,手也慢慢听使唤了,可采用悬肘法来练习。当然,突然将手臂全部悬空,一上来有一定的困难,手会酸麻、疼痛,只要坚持便会解决。快则一个星期,慢则一个月。如果开始阶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写的字还没有原来枕腕时写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一辈子手臂都悬不起来。
清代有个书法家,他就因没能过悬肘关,写毛笔字时手腕总是枕江在桌面上,写大字没法进行,于是在屋梁上悬挂一根绳子,结成绳圈,将执笔的手套在圈里书写。可见不能悬肘是件很麻烦事。
三、执笔的高低与松紧
执笔的高低是指执笔的手指(无名指)与笔头之间的距离,距离长就是执得高,反之,距离短就是执得低。执得高,手执在笔杆的中部或尾部,书写时手腕或手指移动一分,笔毫就会在纸上移动一寸,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结体也会奇趣横生,因此,这种方法有利于写行书和草书。但由于执笔高,手中之力传递到笔尖的距离远,笔画容易浮滑。相反,执笔低,笔力易于到达笔尖,笔圆较沉稳,有利于写篆书、隶书及楷书。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林散之先生写草书仍然低执笔,他并不依赖手指的拨动以求得草书结体出于意料之外的奇趣,而是靠手腕、手臂的协调动作追求笔画的沉着痛快。
初学者练正楷,执笔应该低一些(离笔根约1寸),使笔画稳健些。执笔高了,变化大,写楷书就不容易掌握。还有执笔的松紧问题。执得太紧,手太用劲就会颤抖且手指疼痛。执得太松,一点力也不用,笔就会掉下来。对于初学者来说,从未拿过毛笔,心理比较紧张,因此可适当放松些。当然,写字不是不用力,古人说“力在笔尖”,是要将力量通过执笔的手传递到笔尖上,不能停留在手臂或手指上。写字用的是巧力而不是死力。巧力来自久练,这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会骑了,习惯成自然,并不感觉到自己在用力。写毛笔字如果感觉不到自己在用力,运笔自如了,也就过了执笔关了。
四、运指、运腕与运肘
写毛笔字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协调动作来完成的。纯粹用手指的拨动来完成点画的书写的叫“运指”。由手腕的运动来完成笔画书写的叫“运腕”。由手臂和肘部的协调动作来完成笔画书写的叫“运肘”。
写小楷或寸楷(一寸见方的楷书字)时,手腕(手拿根部与胳膊下端相连的可活动部位)枕于桌上,握笔的拇指和食指均斜立于笔旁,手掌也尽量竖起,手背与桌面形成70度或80度的夹角,古人称其为“脱平掌竖”,握笔的食指与拇指间形成如“凤眼”状的扁圈,这种执笔法叫“凤眼”。写二三寸见方的大措字,不能用枕腕法来写了,一则手指拨动的范围很小,写不了大楷字,二则手指拨动大了笔就倾倒,会出现病笔,应该用运腕法来写。运腕法,手腕必须悬起,手掌自然放松,手背与桌面呈45度左右的夹角。如果写再大些的字用悬腕法,因为肘关节枕在桌上写竖画时很容易写歪了。所以,写大字时,手臂一定要悬起,即使是写二三寸见方的大楷,悬起手臂练也是相当有益的。写斗大的大字,不仅手臂要悬起而且人要站立起来书写,这时执笔的手掌也随之而平缓放松,手背和手臂呈一平面,与桌面成平行状。古人称之为“平覆式”。这时手腕完全放手,可以自由灵活地左右上下运动,写大字时是以运肘与运腕相结合来完成的。 除了小楷以外,我们不赞成纯粹用运指法来写毛笔字。有的人练悬肘写大楷,手臂、手腕虽然悬起来了,但仍处于静止僵死的状态,书写时还是用手指的拨动来完成,而且笔杆倾倒得很严重。这就失去了悬肘的意义。悬肘应该尽量少运手指,而以腕、肘的运动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笔杆也不是一定要始终垂直于纸面,在书写的过程中,笔杆可以略作自然的倾侧,但幅度要小,一般写楷书时笔杆应经常保持垂直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