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夏天,我家来过一个木匠,擅长吹箫奏笛。他在我家干了半个月的活,他教会了我一点吹笛的皮毛,却舍不得将他的笛子送给我,他说那是他的亲人留下的。无奈,我到屋后去砍下一根竹子,请他给我做一只笛子,他苦笑,“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的。”我觉得他在骗我,那根竹子粗细适宜,厚薄均匀,竹节不明显,质感光滑,是我挑挑拣拣许久才相中的,为什么不能做成一支笛子呢?我看了看他手中的笛子,也没什么奇特的呀,他一定是不把小孩子的话当回事。
为了不让我生气,他还是用我砍来的竹子做了一支笛子,看样子做的还挺专业的,我拿来吹奏,却怎么也吹不出那种纯正的笛子声,更无法跟他的笛子媲美,原本优美动听的音乐仿佛在我这里打了折扣,我承认自己的水平低,但也不至于差别那么大吧!我打算选一根更好的竹子回来。他却说“别忙乎了,我马上就要走了,等到明年春天,我给你做一只真正的笛子,好吗?”这不等于白说吗?我只顾生气,却没留意他为何这样说。
前不久,我在街上遇到一个走乡串户的卖货人,看着布袋里装着不少笛子,随着他身体的晃动,彼此轻轻的碰触,发出笛子特有的那种脆响声。也许是笛子本身的光泽吸引了我,也许是这两年没有摸过几次,不确定那一点皮毛是否全然忘却,就请他帮我挑了一只,如获至宝的捧回家。邻居喜欢研究乐器,我拿着笛子请他鉴别,老人仔细看过之后,竟说这是一支没有多大用处的笛子,当玩具倒还可以。我接过这支笛子,坐看看右看看,却始终看不出什么毛病,老人解释说,这是利用当年的竹子做成的,经不起吹奏。我更加困惑了,“用当年的竹子又怎么了?难道非要用放陈旧了再做吗?什么东西不都是新的好用吗?”老人似乎看出了我的困惑,接着讲道,“你不知道凡是用来做笛子的竹子,都需要经历寒冬,因为在春夏都长得太过散漫了,只有到冬天气温骤冷,天天风刀霜剑严逼,它的质地才能够变得紧实严密,不管你怎么吹奏,它都不走调。”我恍然大悟,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就是因为不是每根竹子都愿意经历严冬酷暑,炎风霜剑,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够因此而质地坚硬,品格贵重,于无声处顽强蜕变,于血肉筋骨内丝丝缕缕全部升华。遇到看懂它,珍惜它的人,爱不释手,吐气如兰,它便音色顿现,蓬勃流长,拥有长久的生命和永不褪色的美。
点评:本文是一篇较为成熟的叙事明理之作,文章以准确流畅的语言,展示了事件的全过程,跌宕起伏,虽为一件小事,但作者却娓娓道来。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较好地凸现了文章主题。本文情趣盎然,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