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关节痛
2、全身多种疼痛
威灵仙祛风通络同时善于止痛,常用于跌打损伤疼痛、头风痛、牙痛、胃痛以及痔疮疼痛等全身各处疼痛。
(1)《太平圣惠方》单用威灵仙,和酒服,用于下肢疼痛,脚气肿痛,腰膝疼痛。
(2)《湖北中草药志》用于牙痛,取威灵仙、毛茛之鲜品,捣汁搽痛齿处。
(3)《外科精义》单用威灵仙煎汤,先熏后洗,用于痔疮肿痛。
(4)用于胃寒疼痛,可用威灵仙煎服或加姜糖水服,或用威灵仙加生鸡蛋、红糖煎服[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2(6):6]。
(5)现代还有用威灵仙、山豆根、冰片为主制成外用药膏,敷于输液部位,用于预防、治疗输液产生的疼痛和静脉炎,都取得满意效果[中医杂志,1992,(7):8]。
输液疼痛
3、皮肤病
威灵仙可祛风除湿止痒,常用于皮肤瘙痒疼痛,过敏性紫癜、急慢性荨麻疹,小儿湿疹等多种皮肤病。
(1)《外科正宗》祛风换肌丸,以威灵仙与苦参、何首乌、苍术、大胡麻等配伍,用于白屑风(中医病名,类似于皮脂溢出症和脂溢性皮炎)及紫白癜风,顽固风癣,湿疮疥疮,瘙痒疼痛,久久不愈,愈而又发。
(2)《赵炳南临床经验集》除湿丸,以威灵仙与猪苓、连翘、紫草、白鲜皮、黄连等同用,用于急性湿疹、婴儿湿疹、牛皮癣、单纯糠疹、多型红斑等属湿热证。
(3)临床报道,以威灵仙配青黛、紫草、白芷、鸡内金、地骨皮等,用于小儿湿疹,随访1个月未复发[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563]。
(4)另有报道,以威灵仙合剂(由威灵仙、小胡麻、石菖蒲、何首乌、防风、苦参、甘草等组成)用于慢性荨麻疹。[皮肤病与性病,1997,19(3):23]。
皮肤瘙痒
4、骨鲠(卡鱼刺)
威灵仙有个特殊的作用,就是消骨鲠。可用于鱼骨、小型海鲜外壳等小骨刺卡咽喉,吐不出又咽不下的情况。
(1)用于骨鲠,可单用威灵仙或加砂糖、醋煎汤,慢慢咽下,一般可使骨鲠消失。
(2)《本草纲目》记载,用于诸骨鲠咽,以威灵仙配砂仁、砂糖煎服。
(3)据临床报道,用于骨鲠食管,以威灵仙配砂仁、砂糖,水煎温服,可使骨松脱,另用威灵仙温服,30分钟内徐徐咽下,2剂后疼痛消失[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9,1 (3):47]。
重要提示:
前面也强调,如今的威灵仙即使作用于骨鲠,有的效果也不明显,最快捷的方式还是去医院找耳鼻喉科医生把小骨头拔出来,1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千万不要拖到第二天,或者用馒头、醋等老方法,很容易耽误了最佳取骨时间,使得小骨越陷越深,最后只能麻醉手术取出,得不偿失。
如鲠在喉
5、痰饮积聚
中医的痰饮,指的是体内水液不得输化,停留或渗注于体内某一部位而发生的病证。
中医的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
痰饮积聚轻者,在消化道可能为恶心呕吐,在呼吸道可能为气喘、肺炎、哮喘、慢性扁桃体炎等,而重者可能导致癌症。
(1)《本草纲目》则以威灵仙配半夏,用皂角水熬膏称丸,以姜汤下,用于停痰宿饮,咳喘呕逆,饮食不下。
(2)现代临床曾以威灵仙辅助用于放化疗恶心呕吐者,服药期间禁饮茶及面汤,服药6~8小时后可进食,恶心呕吐明显减轻,且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山西医药杂志,1989,18(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