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滚滚,大漠的沙石是否聆听过她那哀怨与不舍的琴声?秋风瑟瑟,塞北的寒风是否记得她守望与期盼的眼神?她仅仅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却选择了踏上历史的征程,融入茫茫的沙漠,她的美丽也许永不凋零,自从作别故土的那一刻起,她早已化身胡天塞外的一棵坚强的树,孤雁几声哀鸣?征夫寒衣无寄,一身清辉,琵琶斜抱,风尘漫漫数十年,她是以怎样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另一种荆棘,半阙离歌向谁诉,她的爱恨情愁蹉跎成一种别样的风烟,一生有爱,何惧风飞沙;心若无怨,爱恨也随她。
一、 农家女儿入汉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里,开头一句写的就是王昭君的家乡。王昭君,原来名字唤作王嫱,字昭君,到了晋代为了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之为明妃。明妃村坐落在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香溪河穿城而过,兴山县城北七里地,有一开阔的山台,山台上有个小村庄,便是大名鼎鼎的明妃村,此村三面临水,一面靠山,景色明媚如画,美的地美景自然出美人。
王昭君的父亲据传叫做王襄,当地一个极为普通的农户。王昭君的童年时光,就是在这个宁静的小山村渡过的,春天来了,山坡上怒放着五颜六色的不知名的野花,昭君便于伙伴们或是捉蝴蝶,或是摘野花;夏天来了,便呼朋引伴的去小河边或者捕小鱼,或者捉小虾;秋天来了,三五成群的去山上摘山果,或者捡红叶;冬天来了,外面太冷她便在屋子里,或者看看书,或者写写字,偶尔跟着母亲学着做点针线活,在未离开这个小山村前,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山里丫头,邻家女孩。王昭君最大的特点就是长的漂亮,春天站在鲜花间,她仿佛就是朵娇艳的花骨朵,夏天走在河水边,她仿佛就是亭亭玉立的一朵莲,秋天来到山林里,她仿佛婀娜多姿随风摇曳的落英,她的美丽,顺着香溪河水早已传开了,村里、镇上、县城,大家都知道王襄家有个丫头生的十分俊俏。
汉元帝时期,王昭君年方16,正是青春,汉元帝为了充斥后宫,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选秀活动,汉代自高祖刘邦以来,选秀规模不仅仅局限在名门望族,选秀的对象扩大到了民间,凡各州府县衙,均要物色几个姿色绝佳的女子参与民间选秀。王昭君自然被县衙列为了重点对象。只是当时大家普遍认为,王昭君一定会不负众望,脱颖而出,起码在后宫博个佳人嫔妃不在话下。
终于年轻美貌的巴山少女王嫱在差役的解送下走出了这条山冲。在两千多年前人口极少的汉代,这里的村落因大山相隔,人口更为稀少。所以昭君离开的那天,只有本村的乡亲前来相送,大家都以一种从未见过的异样的眼神望着她,特别是几位小伙伴,目光里流露的与其说是羡慕,倒不如说是留恋。她们似乎也明白,昭君这一去,永远不会回来。面对乡亲们庄重而敬畏的表情,聪慧的昭君已多少从中领悟出了自己的未来,她本来沉沉的心思中掠过一阵阵不快。
在村边的响滩渡口,昭君朝着她的父母挥挥手,朝着乡亲们挥挥手,朝着延绵不断的大山挥挥手,她要上路了。
乡亲们看着她挥动着瘦小纤细的手,好象突然想起:她还是一个孩子!
二、深锁汉宫无人问
世上最神圣,最隆重,最风雅的,莫过于帝王的婚姻;世上最残酷,最野蛮,最荒淫的,同样莫过于帝王的婚姻。
王昭君就这样和无数少女被帝王征召入宫,这个年龄的女孩什么都懂,又什么都不懂。昭君知道此行是为了什么,但又不清楚等待她的是什么。那时的她,更不可能去深思宫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生活。在这以前,她没有去过郡府县府,甚至没有走出过这条山冲。山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她无法想象,更想象不出千里之外的京都是如何繁华。
转眼间,王昭君到了京城数月了。这几月里,除了每天在宫里做些针织刺绣之类的活,诺大的深宫后院,没有人知道她叫什么,来自哪里。身边一起来的女子,有的被调拨去伺候嫔妃,有的被分派去浣洗、御膳、园艺等处。还有个人命好的,已经被汉元帝宠幸,做到了美人、御女、夫人等。究其原因,倒不是王昭君长的不够美貌出众,而是当时汉宫有个惯例,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因后宫女子众多,就叫画工将后宫所有待选侍奉的女子定期画像造册,皇帝根据画像姿色来召见宠幸。很多女孩为了上位,纷纷贿赂画工画画时候把自己画的美一点,可是王昭君却没有这么做,一是因为她来自偏僻的小山村,对后宫这些规矩看不惯眼,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这些事情她还一时学不会、做不来;二是因为她原本就是贫寒农家出身,没有钱财来用于贿赂,宫廷每月发的那点月俸还不够她平时买点日用物品,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每次那些势利的画工就把王昭君的画像被画得最差,别说被皇帝召见了,皇帝身边的太监看了她的画像都觉得没有任何兴趣。王昭君就这样被冷落在后宫,时间一天一天的过,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她还是一名卑微的小宫女,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听不到关于她的任何音讯了,渐渐的,人们好像都忘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