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自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来,汉朝最大的边境隐患就是匈奴,匈奴与汉朝作对数十年,而且特别顽强。自汉高祖以来,汉朝都会选择一名公主嫁给匈奴首领,通过这种联姻方式换取和平,这就是著名的“和亲”制度。到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手里,虽然把匈奴打的落花流水,但是后来匈奴臣服以后,为了和少数民族维系友好关系,汉朝还是会选择将公主嫁给匈奴,只不过以后嫁给匈奴的公主,不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了,随便在后宫选个宫女,册封为某某公主后远嫁匈奴,背井离乡,去几千里外的少数民族生活可是个苦差事,宫女人人都不想让这份厄运落在自己头上。这份厄运,自然而然的会落到苦命的宫女身上,王昭君毫无疑问的被命运之神“眷顾”了。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请求汉元帝“和亲”,赐他一名汉宫女子做单于夫人。汉元帝便命令画工将宫中女子画像细细梳理一遍,找出一位合适的人选,几位画工商量了一下,后宫中这几年就一位女子不守规矩,没有给他们一点好处费,所以当时的画工负责人叫毛延寿,不但极力推荐王昭君,还顺手在王昭君的画像上,提笔往王昭君脸上点了几颗黑点,这段故事叫“毛延寿点破美人图”。
画工的推荐结果,被呈送到了汉元帝手中,一天,汉元帝召见王昭君,王昭君也第一次见到了汉元帝,看到来到堂前的王昭君,汉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细看那女子,生得身姿袅娜纤巧,柳眉笼翠雾,檀口点丹砂,一双秋水眼,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气质优雅,仪态端庄,正可谓“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汉元帝心中有了挽留之意,但是此时已经悔之不及了,后宫早已传开王昭君要去和亲,汉元帝也不想丢了皇帝的威严和身份,便只好强硬着颜面,封王昭君为明妃,赏赐千金,眼巴巴看着这位美女即将远嫁匈奴。
汉元帝看着美若天仙的王昭君,还是不能释怀。第二天便下诏书三道,一是封昭君为明妃,昭告天下;其二是昭君家乡州县免去三年税赋;三是追究画工责任,问罪画工毛延寿、陈敞,把为王昭君画像的画工都*了。对于这件事,历代文人都有相关诗作为王昭君鸣不平,如吴雯《明妃》:"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同";王安石《明妃曲》:"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毛延寿";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虽能*画工,于事竟何益? ",在汉元帝的恋恋不舍的眼神中,在家乡父老沐浴隆恩的欢喜中,在后宫其他女子的暗自庆幸中,王昭君要启程了,此去必经年 荒野寒暑换红颜!
三、千载琵琶作胡语
昭君告别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黄沙滚滚、马嘶雁鸣,使她心绪难平,她信手半抱琵琶,遂于马上弹奏《琵琶怨》。凄婉悦耳的琴声,美艳动人的女子,使南飞的大雁忘记了摆动翅膀,纷纷跌落于平沙之上,“昭君落雁”便由此成为了王昭君的雅称。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不幸的是,她却遭遇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痛苦。
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两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她和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
呼韩邪单于死后,按照匈奴婚姻中的继婚制度,昭君必须改嫁呼韩邪单于的儿子。这种违反伦理纲常的事情,王昭君必须面对。王昭君不能接受,上书给汉帝,请求返回故土。这时汉朝皇帝已经成为了汉成帝,汉成帝令她遵从胡俗,一切按照匈奴旧制。绝望中的王昭君只得下嫁给单于的儿子。昭君就这样嫁给了雕陶莫皋单于,婚后生有两女。
20几年后,雕陶莫皋单于又死,新继任的复株累单于是雕陶莫皋单于的亲叔叔,王昭君又按照匈奴继婚制度,嫁给了新单于,就这样,王昭君的的一生经历了三任丈夫,按照血缘关系来说,她嫁给了父子二人、兄弟二人、叔侄二人。嫁完父亲嫁儿子,嫁完儿子嫁小叔子,这对于中原女子王昭君来说无疑是有悖人伦的奇耻大辱,王昭君所承受的内心煎熬可想而知。王昭君何尝没有想过自尽,只不过,她清楚的知道,她死后,自己的儿女将沦为孤儿,更何况,汉王朝势力渐渐衰微,匈奴已经蠢蠢欲动了,她如果死了,匈奴随时可以再起烽烟,匈奴与大汉交战,受苦的还是水生火热中的百姓,就这样,王昭君忍辱负重,她早已经化身为守望在匈奴与汉朝边境的一棵胡杨,静静的伫立在那里,任凭大漠风沙侵蚀掉年华,她无怨无悔。
终于有一天,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匈奴单于认为"非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王昭君眼看自己为之献身的和平顷刻之间化为乌有,53岁的王昭君悲愤成疾,一病不起,两年后,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她死后,被葬在大黑河南岸,她的墓地就在今天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南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王昭君的墓地背靠大青山、面向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据说,那座"青冢"几千年了,从未被风沙吞噬,每个斜阳映照的黄昏,树影摇曳,风声呖呖,仿佛王昭君依旧在弹奏那曲《琵琶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