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歌赛过春江水原唱,山歌好比春江水原唱

首页 > 音乐 > 作者:YD1662023-04-15 10:57:39

诗人们的相聚,碰撞出了新的思想火花。大家就“现代性视野下的诗人与土地的传统再生或断裂”展开讨论。

埃及诗人顾德和美国人徐贞敏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跟中国诗人交流起来完全没有障碍。印度诗人狄立夫在发言中描绘了一种诗歌中要表达的意象,“同一片天空,有不同的云朵。同一棵树,有不同的叶子。同一片叶子,有不同的颜色……” 从这个小山村走出去的刘章之子、著名诗人刘向东,现在担任河北文化馆馆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写了大量有关家乡的诗歌。他认为,乡土就是土地,土地就有生命、有故事,有当下的问题,也有更多的价值可以被深化,更是创作中不竭的源泉。

承德日报社总编辑、作家王德光提出,“诗人应该在寻求精神超越与捍卫诗歌尊严中呈现出冷峻与思辨,抵制蜷缩在语言游戏中暖烘烘的无病*。”

承德市文联主席、著名诗人王琦也提出,“诗歌永远不来自于大城市,而是来自有山有水的家乡。”

《诗选刊(下半月刊)》主编、著名诗人白德成表达了自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现代诗不是晦涩的语言,不是难懂的意象,而是直白的表达。”

表面上,诗上庄的美浓缩了北方农村所有的特点,然而,它骨子里流露出的文化韵味让它在所有的农村当中更具备一种引领和示范作用。

上世纪70年代在承德当过兵的牛群对承德感情深厚,这次来到诗上庄村,他称这里是“诗歌第一村”,“在这里,诗歌成为村民的一种抒发情感、讴歌时代的方式。它的乡愁使乡不愁,这种情怀是诗人的情怀,上接天、下接地,中间直指人心。”

著名诗人潇潇感动于诗上庄村百姓对诗歌的敬畏,“诗歌真正地走进了当地百姓的心里,这才是这个村子的魅力所在,也是小山村走向世界的基础。”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