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再见不应该在秋天原唱伴奏,天也不懂情原唱完整版伴奏

首页 > 音乐 > 作者:YD1662023-04-15 12:11:43

《天才与白痴》《半斤八两》《卖身契》是上世纪70年代见证“许氏电影”的三张专辑,专辑收录了多首电影主题曲和配曲,如《半斤八两》中《浪子心声》《梨涡浅笑》都成为经典。许冠杰也被视为推动港乐发展的代表人物。

“迎接光辉岁月”

——20世纪80-90年代,港乐成为时代的声音

上世纪80-90年代香港经济腾飞,一跃成为亚洲最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赫赫有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港乐也迎来了“神仙打架”的黄金时代。许冠杰、罗文、关正杰、林子祥等70年代崛起的歌手越战越勇,乐坛新星如梅艳芳、张国荣、吕方,以及90年代的“四大天王”等不断涌现。一时之间,万千星辉耀香江,港乐的影响力达到了巅峰。不仅成为内地几代人的青春记忆,甚至世界上任何一处华人聚居的地方都可以听得到港乐的旋律。

说再见不应该在秋天原唱伴奏,天也不懂情原唱完整版伴奏(5)

梅艳芳、张国荣是港乐黄金时代的见证者,他们那一代歌手的作品也是无数港乐歌迷心中的青春回忆。 图/视觉中国

回溯过往,香港自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举办的各种歌唱比赛和填词比赛为港乐的这段“光辉岁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林夕、小美就因为参加填词比赛获奖而逐渐培养出了信心,后来成为这一时期港乐重要的词作者。歌唱比赛则是发掘新人歌手的重要渠道,无线电视举办的《新秀歌唱大赛》更是个中佼佼者,被誉为“歌星的摇篮”,梅艳芳、吕方、杜德伟、李克勤、许志安、黎明、郑秀文等均出自这项大赛。其他歌唱比赛也为港乐输送了“新血”,如“全港十八区业余歌唱比赛”的第一届冠军就是张学友。

香港大学教授、香港文化研究者朱耀伟在《香港流行文化的(后)青春岁月》一书中写道:“七十年代香港的歌唱比赛参赛者以唱英语歌为主,八十年代几乎全是粤语歌,时移世易,粤语歌尽领风*。”80-90年代的港乐仍通过改编吸纳不同地区的流行音乐文化,很多歌曲都改编自日文、韩文、英文的流行歌,百川汇海混杂而成只此一家的流行音乐。他分析指出,因为当时港乐已经是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当红歌手带领潮流的形象能有效将外文歌改编挪为己用,使得港乐的风格既多元化又自成一格。

说再见不应该在秋天原唱伴奏,天也不懂情原唱完整版伴奏(6)

“2003全球华人新秀歌唱大赛”香港区选拔赛于将军澳电视城举行,容祖儿出席。她1995年参加卡拉OK大赛获得冠军出道。 图/视觉中国

另一方面,得益于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市民享有更富足的物质生活之后,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追求个人风格,尝试摆脱相对大众化的消费形式来彰显个人品味(据吴俊雄、张志伟《阅读香港普及文化》)。这种消费趋势催生了香港的一波“乐队潮”,其中就包括了Beyond乐队。和20世纪70年代的乐队唱欧美流行曲不同,这批乐队以创作粤语歌曲为主,题材和创作手法与当时主流歌曲有所区别,但都很擅长表达青年人的困惑与孤寂。他们中的不少人后来都成为了香港流行乐坛的生力军,比如刘以达、黄家驹、黄家强、刘卓辉等。

说再见不应该在秋天原唱伴奏,天也不懂情原唱完整版伴奏(7)

《再见理想》是Beyond乐队自出资发行的第一张粤语专辑。

说再见不应该在秋天原唱伴奏,天也不懂情原唱完整版伴奏(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