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生活的这些日子里,乌日娜每日除了工作就是唱歌办音乐会,而布仁则是钻研在音乐的世界里写了很多的歌曲。
在女儿出生之后,布仁体恤乌日娜工作繁忙,还主动揽过照顾女儿的重任。
只是作为母亲,乌日娜还是不可避免地为女儿的教育所忧愁。
在大学里,乌日娜看见别的父母都给孩子报一大堆培训班,生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乌日娜也愈发开始担心起女儿的未来,便也为女儿报了一大堆的培训班。
没想到这一决定却遭到了布仁的反对。
布仁觉得平时诺尔曼的作业已经很多了,放学回来连和他们说话的时间都没有,现在还报那么多培训班,这样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在两人的协商下,乌日娜最终还是听从了布仁的建议,把所有的培训班都退了,只留下一个钢琴班,只因为他们夫妇俩觉得这孩子有语言和音乐方面的天赋。
在诺尔曼还很小的时候,为了让她有一个学习内蒙语言的大环境,布仁狠心将孩子送回了内蒙古的哥哥家里生活几个月。
没想到一个假期过去了,诺尔曼的内蒙语已经说得很好了。
后来在她九岁的时候,布仁出国学习一年,诺尔曼还因为想念布仁写了一首《乌兰巴托的爸爸》。
乌日娜特地将这首歌录制出来,只为了记录父女两个人的幸福瞬间。
当然布仁也写歌,例如为乌日娜写的《花海草原》,为女儿诺尔曼写的《七个母音》、《吉祥三宝》等等。
没想到在2005年的时候,《吉祥三宝》这首歌火遍了大江南北,甚至在次年还登上了春晚。
但在台上与布仁、乌日娜一起演出的却不是诺尔曼,而是一个叫英格玛的小女孩,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