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郁孤歌词背后的故事,叹郁孤歌词的出处

首页 > 音乐 > 作者:YD1662023-04-24 21:59:49

寻常巷陌尽日暮 花深处 我误入

青山可怜遮不住 金缕衣 不辜负

众里寻她千百度 回首间 阑珊处

江山不记英雄舞 不经意 叹郁孤

饮尽 杯中遗下的落九天

自古情难断 意难全

和衣 栏下醉卧我笑陶潜

空庭梦 半生酣

只为 求得此生一寸心安

抬眼望 是狼烟

迟迟 不见当年的独我言

山水觅 却不现

叹郁孤霄磊 - 叹郁孤

叹郁孤歌词背后的故事,叹郁孤歌词的出处(1)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仍我一人叹郁孤。

一首叫《叹郁孤》的古风歌曲突然火了,然而,走在赣州的郁孤台下,我不禁想知道,到底是谁会喜欢郁孤呢?

1171年,元宵节,辛弃疾在饮酒之后,看着满城的灯笼,烟花灿烂,歌舞升平,想着狼烟四起的大宋江山,心中感怀,写下了那首《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然而,这首词表面看是讲男女间情爱的故事,实际上辛弃疾写的是自己。心怀光复中原的宏伟战略,空有一身武艺,却无处施展,灯火阑珊处,只有他自己一人,如寒江孤影,孤芳自赏,难觅知音,只能借酒浇愁,抑郁且孤独。

叹郁孤歌词背后的故事,叹郁孤歌词的出处(2)

1175年,湖北、湖南、江西大乱。35岁的辛弃疾终于有了施展军事才能的机会,他来到了赣州,成为了江西提点刑狱(掌管司法狱讼的官),官署便设在赣州。只用了三个月,杰出的军事家,优秀的词人辛弃疾便成功平乱。两年的时间,辛弃疾成了“消防队员”,在湖南和江西等地四处平乱,可是,辛弃疾却高兴不起来,他写了一封奏折给皇帝——《论盗贼札子》,指出贼盗兴起的根源在于官逼民反。弹劾贪官、整顿乡社、开仓镇灾、甚至还组建了一支精锐部队——“飞虎军”,向他的偶像岳飞“岳家军”致敬。这四件事,桩桩是大好事,但损害了一些官员和豪强的利益,辛弃疾因此而被很多人视为“眼中钉”。他再次被“孤立”了,朝廷开始防范辛弃疾。

那一年,皇帝迫于压力,只好给辛弃疾降职。一年里,辛弃疾遭遇五次降职,直到最后,被摘去所有官职。没想到赤胆忠心竟落得如此下场,辛弃疾心灰意冷,便在江西上饶寻了一方地,建了一个庄园,并自号“稼轩居士”,种田写曲去了,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留下“君恩重,且教种芙蓉!”的自嘲。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下清江水。”回想在赣州的那几年,在寻常巷陌,日暮前,辛弃疾多次登上了那座郁孤台,望着那一江流水,仿佛是为行人流尽的伤心泪,虽然隔着重重青山,但难把流水挡住,它毕竟还会向东流去。随着金人的入侵,祖国的大好河山渐渐失去,懦弱无能的朝廷一味妥协,无比悲凉。

郁孤台下,辛弃疾孜孜以求的功名,早已灰飞烟灭;无心插柳的词章,却在青史留名。现在,望着远处的赣江和城墙,水面波光粼粼,浮桥轻摇,远处集市喧闹,人群熙熙攘攘,已然找寻不到他那份“郁”和“孤”的感觉。

叹郁孤歌词背后的故事,叹郁孤歌词的出处(3)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京口北固亭怀古》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