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sat7号卫星拍摄的卡维尔盐漠的褶皱沉积物和五颜六色的形成物,神似梵高《星空》
于是在伊朗高原腹地因为干旱、盐碱无法实现农耕利用时,这直接导致进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将希望放在了分布在山脉之间的高原宽谷和山地边缘,也就是扎格罗斯山脉的狭长岭谷和厄尔布尔士山脉北麓的南里海低地。这些为数不多的可耕农地却分布在两条呈现“人字形”分布的独立山脉,如此“分道扬镳”的走势也间接影响到了伊朗高原作为一个地缘板块的内部稳定,并由此形成了米底、帕提亚、波斯三个并列的次级板块。当然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分裂,只是存在一定的“隐患”,其表现就是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帝率领马其顿方阵东征,就是先攻破了波斯板块中心的波斯波利斯,而后北上攻破米底,再挥师东进帕提亚,各个击破后覆灭了波斯第一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及亚历山大东征路线示意图:伊朗高原的米底、波斯和帕提亚三个次级板块被分别征服
当然米底、帕提亚、波斯这三个次级板块虽然存在罅隙,但他们之间拥有相似的地理环境,以及紧密的地理联系,对于伊朗高原内部形成统一意识并不会产生重大障碍,毕竟三者之间的因为干旱的腹地而形成的隔绝要小得多。只是对于雅利安人来说,伊朗高原迥异于南俄草原的地理环境,需要这些定居者们作出重大改变,这意味着雅利安人需要在生产方式、族群属性上作出大的调整。简单来说,就是雅利安人在伊朗高原的北部和西部几乎不太可能保持原有的游牧生活了,向农耕化转型成为必然。而这些改变对于波斯族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并对波斯文明的成型也会造成重要影响。
伊朗高原气候干旱,与南俄草原完全不同,促使雅利安人作出改变进而促进波斯人的形成
只可惜后事的发展超乎想象,假如波斯人在宗教上,像亚美尼亚人一样“固执”,延续波斯帝国时期的拜火教信仰,伊朗高原所展现出来的地缘稳定性将更加的明显。只可惜,伊朗高原距离伊斯兰教过近,在面对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时沦陷,随即为了生存和自身独立性而选择改信了伊斯兰教的什叶派,这也使得波斯人最终没能在文明属性上,保持东方文明那样的传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