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为“中文辅助功能”公众号文章截图
3. 产品无障碍:有效比美观重要
大家对以下这些图标应该都非常熟悉,但视障用户同样是只能接收到“图像、图像”的反馈音,既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也不知道它们怎么用。因此图标按钮未加替代描述也是产品设计中最常见的无障碍bug。
图片为健全人看到的常见图标按钮
与视障者仅有的图像反馈音对比
其实修改这个bug并不困难:我们只需要让这些图标在代码里是一个真实的按钮,并且声明对应的替代文本,读屏软件就能正常读出来了。
但即使界面上所有内容都实现可读,也只是迈出了无障碍改造的第一步。因为熟悉读屏软件后,视障人士一般会将语速调至最快,一秒可听14~16个字,是普通语速的4倍。所以如何让有限页面呈现更多有效内容也很关键。
至于为什么他们能听得这么快,除了“无他,但手熟尔”以外,也恰恰体现了他们对更高效获取信息的诉求。
所以,只让他们听得到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更加合理地组织内容的优先级、焦点顺序,才能提升他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对此,产品设计者们该如何有的放矢呢?
以两个线上买菜软件为例。
- 软件一:未做无障碍处理,需切换6次焦点才能播报完大闸蟹的全部信息,且包含“png”“文件”等非商品信息提示音。
- 软件二:将大闸蟹作为独立焦点,一次点击即可了解克重、价格等商品详情,并加设购物车按钮提示音。
这就是有无考虑无障碍改造的区别。可惜市面上满足无障碍要求的产品寥寥,视障人士一直面临着糟糕的上网体验。而且,辛苦做了无障碍改造,却在产品升级迭代过程中冷却下来,也成了一种常态。我在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二、如何让产品更友善更实用?四年前,我刚开始接触无障碍,通过学会使用读屏软件与很多视障朋友建立了共同语言;去年的腾讯技术展,我们策划了一个模拟视障人士使用手机的活动,和十几位志愿者在两天时间里教会了许多同学使用读屏软件。
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会问:你的产品满足无障碍要求吗?我不再长篇大论解释前因后果,而是说:来,我教你个新技能。因为这些年的经历让我觉得,让更多人学会使用读屏软件很有必要,通过无障碍设计让产品更友善、更实用也很重要。
1. 无障碍面向所有社会成员
一听到要做无障碍,很多人的直觉都是:
- “这是一件提高成本的事情。”
- “我没有那么多资源。”
- “我只能优先为大部分用户考虑。”
- ……
但做无障碍只是满足了一部分少数群体吗?显然不是。以视障者为例,除了指完全失明和严重的视力失损以外,还可以延展到近视或远视的裸眼状态等等。
此外,无障碍的范围还可以延伸为普通人在不同场景面临的各种困难。在今年10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第一次把残障人以外的主体纳入无障碍环境受益人之中,强调无障碍面所有社会成员。
图片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内容摘要
2. 适老化的本质也是无障碍的一部分
你知道以下哪种疾病是导致老年人失明的头号“凶手”吗?
答案是白内障。
2021年《中国白内障认知与诊疗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我国60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白内障患病人数正呈逐年增长趋势。
不仅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他的衰老症状都会如期而至。想象一下,我们的父母、长辈们,都或多或少地遭受着眼睛、耳朵等各部位器官机能下降带来的困扰。
他们通常是多种障碍的综合体,所以适老化本质上也是无障碍的一部分,做无障碍和适老化,不仅是残障人士,我们的父母、长辈、甚至我们自己,都能从中受益。
3. 将无障碍设计纳入产品研发全周期
加强无障碍的正确宣传,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仍有必要。只有大家时刻记得无障碍不是为少数人做特殊的设计,也不是做一个提供部分功能的特殊版,而是要去做通用化的解决方案,无障碍才不容易冷却下来。
以咖啡产销过程为例。从生长、采摘、处理、烘焙、冲煮到送到消费者面前,任一环节出错,喝到的咖啡都可能大有区别。做无障碍也是如此,只有各岗位一起参与,把无障碍设计纳入产品开发全生命周期,才能真正把这件事做好。
图片为无障碍产品研发全生命周期
涵盖的产品、用研、交互、视觉、前端、
后台、测试、运营、品牌等岗位
三、除了项目本身,我们还能做什么?1. 做信息无障碍知识库
大家入行时听说过无障碍改造吗?据我了解,互联网从业者常规的入行曲线几乎很少会涉及到与无障碍相关的内容。
同时,那些投身其中的人也面临着重重困难:要么查不到太多真正有用的信息,要么会发现领域的权威资料大多都是英文版,专业又难啃。在无障碍还需要用爱发电的今天,这些困难足以劝退大部分想尝试做无障碍的热心群众了。
于是我们决定慢慢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无障碍知识库,而翻译无障碍标准和指导文档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比如现阶段我们聚焦在翻译偏实践类内容。今年上半年完成的《WAI-ARIA创作实践-设计模式和Widget》第三章的简体中文翻译推出之后,收获了不错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