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技能典故,王者荣耀技能的描述

首页 > 游戏 > 作者:YD1662023-06-03 11:20:19

文 / 黄华三、陈睿琪


编者按:近年来,基于中国传统神话的创作在中国游戏领域不断发展,这些以神话人物、神话故事为原型设计的视觉图像,关乎元图像的意义传达与情感再造,包含着对文化主体价值的深度解构,以及消费主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期盼。本期[锐评]以《王者荣耀》的神话角色为例,从“神话之形”与“神话之心”两个方面展开阐述,认为需要从本土文化的角度审视游戏角色的设计,使其视觉图像与文化意象有机统一,赋予中国游戏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与价值。(吴彧弓)

随着中国游戏的崛起,根植于中国传统神话叙事的创作方式在文化输出方面初见成效。神话符号与文化意象的有机统一,赋予了中国游戏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与价值。但作为媒体艺术的神话图像,因其媒介性特质,受到商业逻辑和海外审美的巨大影响。

美国艺术理论家米切尔认为,元图像(Metapictures)即指向自身的图像,用来表明什么是图像的图像。Meta为希腊语“之后”或“超越”的词语前缀,意为自我指涉、戏仿。近年来,我国以MOBA(Multi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为代表的手游,其文化属性越来越不容忽视。不同于西方MOBA,我国MOBA在角色设计与世界观搭建方面借鉴了大量中国历史神话。对比同期的MOBA游戏,选择市场占有率高、传播广泛、研究文本充足的《王者荣耀》为例展开研究,是因其大量使用中国历史神话人物进行二次创作,截至2022年7月,该游戏共推出了87个取材于中国历史神话的游戏角色。

《王者荣耀》基于文化经验的经济互动,不仅构筑了一场激发文化自信的情绪化图像实践,同时也将用户的消费心理外化,比照国人的深层文化认同,以表意的方式指向图像自身,以反思的方式追求图像本质,以视觉释读拓展图像的意义。其实,游戏方使用这种图像自我指涉的方式,呈现出一个新文化符号的生成过程,即“元图像”。以神话原型为设计策略的视觉图像,归根结底不是简单的造型问题,而是关于元图像的意义传达与情感再造,不仅包含了对文化主体价值的深度解构,也包含了消费主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当代期盼。游戏中的角色逐渐成为玩家的延伸,但受到利益驱使等诸多影响,这些角色的视觉形象同质化严重,且与原型承载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审美渐行渐远。

一、隐喻世界与作为媒体艺术的神话之形

MOBA在中文中译为“多玩家在线战术竞技游戏”,每一位玩家在游戏开始前都会选择一个角色以进行接下来的宏观操作,通过控制自己的角色组成战队相互竞争,以击*对方、野怪、小兵赚取收益,购买武器装备,提升战斗力,最终推掉对方主塔取得胜利。

MOBA游戏包括“端游”和“手游”两种形式。在《英雄联盟》等MOBA获得巨大成功之后,游戏业迅速掀起了MOBA热。2015年11月,由腾讯游戏开发并运营的MOBA手游《王者荣耀》正式公测,至2021年10月,《王者荣耀》累计收入突破100亿美元,成为第一个达此成就的手游。事实上,《王者荣耀》的成功绝非偶然,它充分利用中国传统神话人物作为设计模板,探索了传统文化助力游戏创作的多种可能。

(一)变形与母题:隐喻世界的视觉化表达。神话一直是设计师热衷的素材来源,而神话的整体表现又是隐喻的世界。人类将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及社会矛盾拟人化,于是“神”的观念诞生。这些“神”的事迹在古代社会广泛流传,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后世便称之为神话。

在《王者荣耀》中,神被定义为:“不过是异乡人凭借所持的究极之力,创世而为神。”游戏中的时代、人物、故事、建筑等元素组成了游戏的“世界观”,甚至色彩、音乐都成为游戏世界观的一部分。如在著名MOBA《魔兽世界》搭建的世界观中,历史、政治、宗教等要素均有涉及。同样,《王者荣耀》的世界观也是重新构建的,故事起源于母星毁灭的“神”乘坐方舟降临王者大陆,将传奇英雄的基因注入新人类,创造了今天为人熟知的英雄们。然而无上的力量滋生无休止的*,以致引发战争,于是英雄们踏上守护和平之路。《王者荣耀》通过新的世界观将嫦娥、女娲、东皇太一、雅典娜等神话人物糅合在同一时空。

有学者曾表示,在神话与叙事文学原型的关系中,最明显的就是对于神话故事的直接利用及其置换变形,同时,神话给叙事文学提供深层创作模式。(程金城《中国神话与叙事文学原型生成的关系》,《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此生成关系,同样适用于游戏的建构。《王者荣耀》中神话角色虽然沿用了较为成型的母题,但人物的具体细节却被架空,体现在视觉形象上,也与原型具有不同的形态与涵义。

首先,保留原型核心价值。MOBA作为对战游戏,设计围绕竞技产生,也与所选取的神话原型息息相关。在游戏制作的过程中原型会被进行二次职业分类,而原型职业的核心价值对二次分类具有极大影响。如《王者荣耀》中的后羿,不仅保留了射手的职业,其技能“灼日之矢”也来源于民间典故,并且在游戏中保留了与“嫦娥”的爱人关系。

其次,重构原型外貌与个人传记。架空,是指虚构或半虚构时间、人物、背景的手法。架空是游戏与现实关联的重要原因。历史记载的太乙真人是位年长仙人,但在《王者荣耀》中却成为一个调皮捣蛋的小个子,架空的手法使神话人物拥有了超越时代想象的外貌特征、武器装备和故事情节。此外,进行竞技化视觉改造。以古罗马月亮女神“露娜”为例,美好庄重的女神形象并不适合竞技场,所以为神话人物增强战斗性,成为角色设计的重要内容。

最后,符合现代审美潮流。如游戏中哪吒身高设定为175厘米,比起经典的影视形象,视觉上雄姿英发,身板结实,更加符合偶像化的审美。

罗马尼亚宗教史学家米尔恰·伊利亚德在其著作《神圣与世俗》中对于“神圣”做出了定义,他认为“神圣是世俗的反面”。([罗马尼亚]米尔恰·伊利亚德著,王建光译《神圣与世俗》,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因此,神话的生成势必附着神圣意义与精神向度,其建构和呈现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结与互动。但反观《王者荣耀》神话角色的视觉形象,虽然使用了改编、置换、再造等策略,借鉴了神话文本的核心母题,但却缺乏神话特质与文化思维,难以与神话原型文化同构,作品缺失了神话隐喻世界的精神内涵。

(二)媒介与认同:神话视觉形象的意义结构。神话角色作为视觉符号,包含了两个层次的意义阐释,第一层是基础功能意义,即在认知功能上对图像文本进行直观经验解读;第二层是聚焦图像文本内在意义挖掘的文化认同。两者勾勒出神话角色一个统一的意义结构。

在基础功能意义上,随着交互、沉浸媒介的不断发展,游戏视觉的基础功能愈发来源于其对游戏情节、媒介和商业逻辑的呈现。社会学中的“角色”,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的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模式。游戏中,玩家通过角色行使指令,从而完成任务。而游戏角色的视觉形象,是玩家进入情景的渠道,也是游戏的名片。

通常,游戏角色视觉形象有三个基础功能。第一,降低学习成本,吸引玩家兴趣。紧扣主题的视觉形象能反映角色的职业、技能,身体形态、服饰道具则最大程度丰富了角色形象,串联起剧情。这些形象建立在用户的认知之上,使玩家轻易地掌握重要信息,并在潜意识层面进一步展开想象与记忆。第二,彰显玩家个性,满足心理需求。MOBA是交互的,玩家之间主要通过角色进行交流。一定程度上,角色的形象就是玩家理想的外观呈现。因此,玩家会通过“商城”购买“皮肤”装饰自己,这不仅满足了其个性化的追求,同时为游戏方带来巨大收益。第三,承载审美价值,扩大品牌影响。《王者荣耀》中有四位日本英雄,他们都是日本著名游戏公司SNK开发的角色。作为SNK正版授权的英雄,《王者荣耀》在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原画还是模型,都要与SNK方面保持一致。此外,SNK还将他们授权给其他厂商进行联名,游戏角色成了“代言人”,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品牌效应,对于文化输出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视觉形象的设计往往需要接纳普遍游戏玩家的审美,并以此在玩家组成的社群中获取社会支持,同时还要与游戏消费者的购买经验、文化背景紧密结合,这样才能获得游戏角色表意与释读的最佳效果。

在文化认同意义方面,神话人物家喻户晓,拥有天然的受众基础。康德指出,审美接受活动与人类其他实践活动的最大区别在于,“美是无目的合目的形式”。所谓无目的,就是没有客观的目的,不用考虑对象的性质和用途;而合目的,是指造物主在造物时设计安排中所存在的目的。世界万物各有本质,如果它们的结构形式符合它们的本质,它们就是“完善”,就显出“客观的目的”。事物的形式符合我们的认识功能,才便于我们认识到它们的形象并感到愉快。

因此,可以发现神话元素所传递出来的文化认同意义,通过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迁徙”与游戏文本进行有效联结,产出具备文化语境、历史厚度、社会向度的独特修辞手法。这些独特修辞手法会映射到游戏角色上,从而补充性地赋予游戏角色更丰富的解读,也成就了品牌所特有的视觉秩序与辨认逻辑。但游戏发展至今,我们不难发现受到玩家追捧的游戏角色,不仅需要满足普泛审美,还要围绕这个形象开发出更多文化价值,这便是当下中国游戏“神话之形”背后需要强调的“神话之心”,即精神内核。

二、传统美学与展现民族精神的神话之心

神话角色的精神核心在于其文化性与民族性,一方面,我们正试图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彰显国产游戏在全球语境中的独特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在通过神话形象,传递中国游戏的价值观,弘扬本土优秀文化。但对比影视作品,游戏中的神话角色,往往因过度借鉴日美绘画风格,大打“擦边球”等行为,直接导致神话角色无法有别于一般角色,即“神性”消失。

(一)本土绘画风格的缺失。中国游戏兴起适逢改革开放,大量欧美、日韩的优秀作品涌入中国市场。在市场驱使下的盲目效仿,使中国游戏一度陷入迷途,丧失话语权。纵使此后的国产游戏大量使用中国传统元素,但在运用上只是流于表面,既没有体现民族特色,也没有产生经典之作。反观《三国无双》等海外制作的中国题材作品,却凭借细致的历史考究、传神的人物塑造和精妙的历史构架征服了中国本土玩家,并第一时间占据了中国游戏市场的大半江山。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即便是异国题材,仍保留了自身鲜明的艺术风格。如何找到中国游戏的创作风格,获得独到的表现形式,设计出形神兼备并经得起推敲的视觉形象,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传统文化价值的欠缺。近年来,游戏运行的模式和规则往往由欧美国家制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游戏只能承载西方眼中的中国文化。“中国风”“民族风”并不是仅使用一些云纹元素就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从诸多方面进行考量,明确设计的初衷与目的,进而反思“做什么”与“怎么做”。以《王者荣耀》为例,虽然它借鉴了大量中国历史神话,却缺乏深度的调研与学习,仅仅将国外游戏角色粗糙“汉化”。如果抛弃历史文化传统,割断民族文化血脉,就可能使文化发展迷失方向和目标。尽管后期游戏方在游戏角色的介绍中添加了“历史上的TA”,使玩家可以通过这个模块对角色原型进行了解。但如露娜、嫦娥等角色并没有出现在模块中,或许是这些神话人物在传说中也有模棱两可之处,发布方无法保证准确性所以没有添加,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设计者对把握角色的文化内涵欠缺严谨的态度与足够的研究。

(三)审美形态的匮乏。一旦涉及人体艺术领域就会发现男女有明显的性别失重,中西文化也大有不同。从古希腊开始,西方就格外重视展现人体美,神话人物都是健美的姿态。今天的游戏角色设计仍遵循健美、敞露人体外形特征的审美规律,以达成玩家视觉上的满足感。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阿尼玛与阿尼姆斯理论。阿尼玛原型为男性心中的女性意象,阿尼姆斯则为女性心中的男性意象。事实上,在游戏设计中也往往以这样的标准进行塑造。

相较于西方,中国的审美更为复杂,尤其在近代之前,中国是没有公开传播人体艺术的。纵观《王者荣耀》里的中国传统神话角色,从造型上看,遵循的是西方神话的审美规律,男性以“倒三角”凸显张力,而女性以曲线凸显魅力。并且,游戏中的女性,一定程度上被男性审美所主宰,需“以色事人”。《王者荣耀》成为国民手游后,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尤其是女性形象进行了相应且必要的调整,在暴露部位添加衣物。在保护女性身体的过程中,随着女性玩家的增量,男性英雄形象中身体展示的比重逐渐加大。但这种以通过审核为目的而进行的临时再设计,是缺乏自主性与发展性的。

三、结语

读图时代,视觉图像与文化意象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以《王者荣耀》为代表的中国MOBA,在创作上以神话意象回归图像,是一场深刻的媒介符号变革。从制作技术上来看,可以说毫不逊于欧美、日韩,但在民族特色和意象构成上明显存在不足,尤其在神话角色的创作上未能跳出窠臼,而提高角色的文化与艺术内涵。如果可以转变思维定势,将游戏设计置于元图像的视野之下,厘清图像是意象的物质载体,而意象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它来自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将事物类比为它物的本能,具有超越自身的可被人的意识加工的富余价值。因此,需要尊重图像运作机制的内在逻辑,而非简单地复制所见之物,并始终从本土文化的角度审视游戏角色的设计,承担起培养优秀游戏设计者和高品位玩家的责任,以作品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特质,让中国游戏在品质上走向世界前列。

黄华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陈睿琪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22年第9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