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幼儿舞蹈教学指的是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将游戏元素与舞蹈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借助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规则实现舞蹈教学目标,或者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融入幼儿游戏故事情节,使其贯穿幼儿舞蹈教育全过程,使游戏教学具有任务性和情节性。
比如在幼儿“圆圈舞”的教学中,可以借鉴“水果忍者”中的游戏规则,结合“圆圈舞”中的动作并配合相关音乐,锻炼幼儿的动作反应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幼儿积累舞蹈动作,又可提高肢体反应速度。
此类游戏化舞蹈教学可以应用于5-6岁的学生,因其认知能力与身体素质均已初步发育,可以大体理解游戏规则与舞蹈动作。
同时,幼儿在进行游戏化舞蹈教学中又可按游戏难度与舞蹈动作的复杂程度作进一步的细分。
如《小老鼠找朋友》的游戏舞蹈教学,游戏规则为所有幼儿围成一个圆,低头闭眼,老师悄悄选择一个人(可以是老师、学生)成为“老猫”,其他参与者均为“小老鼠”,所有幼儿对老猫的身份都不清楚。身份指定后,开始播放《小老鼠找朋友》,老师在中间示范舞蹈动作,每段结束后都让一名幼儿到中间来,当音乐播放到四楼时,所有的幼儿都会被请上台,“老猫”也在其中。当音乐播放到最后一段时,老猫可以亮明身份,捕捉“小老鼠”。此时,“小老鼠”回到座位上即可继续游戏,被捕捉的则会被淘汰。
在这个游戏中,舞蹈背景音乐为难度系数较低的《小老鼠找朋友》,根据游戏元素与音乐中的故事情节开展角色扮演,旨在锻炼幼儿的动作反应能力。
借助情节生动活泼的游戏场景和角色扮演让幼儿可以充分融入游戏其中,通过创造性的游戏规则进行舞蹈教学,会提高幼儿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在游戏开始时,老师先对游戏规则进行阐述、对舞蹈动作进行示范,由于幼儿在此之前并无相关舞蹈的学习经验,直接的舞蹈学习存在一定难度,并且过程较为枯燥。
但是将舞蹈示范融入进游戏规则中,幼儿会将其视为游戏一部分,主动接触并学习。
对于充满故事情节的角色扮演类游戏舞蹈教学,其开展模式可以总结为故事阐述——介绍游戏规则、舞蹈动作示范——开始尝试游戏——编制新的舞蹈。各个过程环环相扣,层次紧密,符合幼儿学习特点,有利于舞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