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源于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
孩子在幼年时无疑是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和保护的,否则将无法存活;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孩子会通过哭闹引起父母的关注,期望得到更多、更好的照顾和关爱。
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过于保护和溺爱,生怕其受半点挫折和伤害,巴不得帮其做完所有的事。
那么,就相当于变相剥夺了孩子的成长与自立、自强的机会,会让孩子一直心安理得的依附于父母。一旦出生社会,孩子就会变得脆弱不堪,生活、精神皆不能自理。
如何更准确地辨别“依赖型人格障碍”?可做以下测试题: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危害是什么?以过分依赖为特征 ,并至少有下列3项及以上体验:
①请求或同意让人为自己生活中大多数重要事情做决定;
②将自己的需求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顺从他人的意愿 ;
③不愿意对所依赖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
④由于过分害怕不能照顾自己,在独处时感到不舒服或无聊;
⑥沉陷于被关系密切的人所抛弃的恐惧中,害怕无人照顾自己;
首先,严重缺乏安全感,会容易让人患得患失,甚至变得多疑多虑,很容易伴随失眠多梦,心绪不宁的躯体问题;
其次,毫无主见,过分依赖他人,相当于变相放弃自己人生的主导权,让自己只能被动接受,沦为他人的附属品,进而让人生丧失探寻、奋斗的意义,更容易觉得人生无趣且无望;
最后,不能独立,意味着自己无法单独面对且解决问题,这会让人下意识地放弃承担必要的责任和义务,变得懦弱且毫无担当,不仅会对自己的学业和事业造成不良影响,还会阻碍自己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毕竟没有人会愿意总和无心无力的人一起,自己去承担所有压力和烦恼。
如何缓解“依赖型人格障碍”?一般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建议以下的方法:
1、对父母而言,不要过分参与孩子的生活,不要任何事都抢着帮孩子做决定,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问题并做出决断,在一旁修正即可。
切记不能过分越俎代庖,要知道没父母能护孩子一世,孩子终归要靠自己;
2、如果你小时候因为父母过分溺爱,已经让你有了明显的“依赖型人格”,首先要有“精神剥离的意识”,即不可再过度依赖,要学会独立去思考、面对并解决问题;
3、即便自己感到不能处理好问题,也别轻易放弃主导权,可以寻求意见,但执行一定要亲力亲为;
4、不要害怕失败、受挫,要明白人的能力都是锻炼出来的,跌倒不可怕,可怕的是直接放弃行走,永远依附于他人;
5、要勇敢地去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要刻意逃避长大,要迎风成长,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靠自己的能力给自己营造安全感而不是其他任何事物;
6,拒绝过分脆弱和玻璃心,别太在意他人的言行,要立志过好自己的生活;
即便真的受到伤害,也不要沉溺于其中,要学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多花精力去做有益于自己身心成长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