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书的设计不应该停留在表层文字的传达上,应进一步的丰富在阅读概念书过程中的多元化感受,如视觉体验,触觉体验和阅读行为等,从而对阅读体验做到提升。
正如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在书籍《设计中的设计》中表示:“纸张已经不是阅读信息的唯一载体,通过平衡材料的厚度与重量,加强读者与信息之间的联系,能够实现更有效的信息传达,进而为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感和使用感"概念书是对于传统书籍设计的突破性试验。
它区别于传统书籍设计,不论在材料工艺还是在表现形式上,对于读者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因此,概念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于书籍艺术在审美上的刻板印象与阅读习惯。
然而对于目前的读者来说,阅读概念书依旧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尝试和接受在市场上概念书的流通虽然并不广泛,但概念书凭借着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与表现形式,依旧能够对部分读者进行吸引且前来尝试。
在设计大师吕敬人看来:“融入空间塑造概念的书籍设计,是将书视为“建筑”,并延伸到三维空间的立体思维不仅创造出书籍的形态,也要通过设计使读者体会到参与感,从而在本书中得到启发与整体感悟”。
将传统书籍设计中所蕴含的设计语言和设计思维作为概念书创作的启发点,并在主题信息、文字、色彩、图画上进行创造性融合,通过科学的视角设计出赋有创新风格特征的概念书形态。
这种创新设计是对传统书籍设计的补充,是概念书设计的理念,亦是对现代科技技术进步,艺术工艺设计水平提高的回应。
概念书在设计时需秉持多方位、多层次对书籍的本质功能进行探索。
运用新型媒介手段与材料的有机结合塑造出概念书的新形态,并在塑造出新形态的同时也要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笔者在进行概念书设计时,首先遵循设计元素的基础,其次在基础之上创新设计思维,最后回归概念书到创作原点上,这种设计原则一方面可以全方位地了解主题背景、提取造型元素对书籍内容进行准确传达,也是一种对传统艺术设计语言的继承。
另一方面能够了解现代艺术审美的趋势以及对现代书籍设计进行概念性探索,而非苍白的强调概念这一理念。
概念书在探索和制作的过程中,也需要秉持科学的态度。侧重于营造时代气息的概念书为读者提升了全方位与多元化的感官体验。
这是因为,相比于传统的书籍,概念书能够更好的将现代艺术工艺设计理念和审美气质结合,进一步的增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互动体验,让读者能够在阅读文字的同时更加具有沉浸感和代入感。
而事实上,艺术家们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互动性书籍设计的尝试例如杉浦康平的《立体看星星》,英国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的《我想和每个人永永远远在一起,走遍天涯海角》,而设计大师吕敬人在《书籍五感装置》中,更是大胆的采用形态各异的空白纸张向读者展示对于五感的理解,即便没有文字和图片的描述,依靠书籍的功能,选材和美学设计也能有效的向读者传递不同的感知体验。
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需始终把握书籍功能与美学以及对材质选择之间的联系,灵活的运用不同材料在书籍设计中,再运用贴合主题的选材给读者在阅读上全新的感官体验。
所以概念书设计要从多角度出发,使读者在阅读中享受到概念书设计的功能性与阅读时带来的别致体验,使东北抗联英雄事迹概念书成为一种使用功能与美学价值兼备的艺术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