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1918 年起,布法负责乌发电影的分销,每周不仅向国外提供电影宣传的图片、卡片和小册子,而且还加强了所有进出口影片的审查,此后,布法向乌发电影公司提供了一战拍摄的许多内容,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前线战区或后方士兵游行或演习的画面。
德国国内电影公司繁荣的表现除了组织规模扩大以外,还表现在电影公司从业者的自主决策权不断扩大,具体表现如下:由于政府放权,乌发电影公司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为从业者自主决策权的扩大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魏玛共和国时期,除了一些社会主义分子迫切要求电影生产国有化以外,其他政府群体对直接控制电影工业并没有兴趣,甚至在 1921 年,政府将乌发公司的股份全部出售给德意志银行,至此乌发转变为私有制企业。
这一现象的出现存在两种心理驱动,一个是政府认为电影股份掌握在德意志银行手中,可以保证乌发公司不会与外国公司仓促签订有害国家的合同。
另一个是政府认为乌发在未来几年内不会营利,加之乌发公司对信贷的需求从 2500 万马克增加到1亿马克,因此德国财政部决定完全退出乌发公司,并由主要*(或财团)接管。
«——【·结语·】——»
在乌发公司内部,虽然*的权力很大,但他们是一个抽象的统治者,这些大*甚至是银行也无权向导演、演员、布景设计师、摄影师或编剧发布命令。
因此,从经营的角度来看,乌发的决策者可以完全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发展方案,确保在未来几年乌发有一个良好的金融前景。
从制作角度来看,乌发的员工尤其是演员、艺术家、制片人和剧作家可以完全将艺术与社会结合,引起更多消费者的共鸣。
成就魏玛电影产业的繁荣不仅是机器的完美组合,而且是劳动者的智慧协作。
正如弗里茨·朗(Fritz lang)认为: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劳动者们热衷于自己的工作,并努力创造前所未有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