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兰战役中,德国陆军在空军轰炸的配合下,共计投入7个集团军、4个战役集群、870辆轻型坦克和装甲车、4300门火炮和迫击炮,对波军展开进攻,仅用28天,便攻克波兰首都华沙。36天后,波兰的抵抗力量被完全粉碎。
德军在此战中取得成果的速度,不仅令正准备驰援波兰的英、法等同盟国感到惊讶,也让世界熟知了这种“空军开展大规模轰炸,坦克部队进行纵深突破,摩托化步兵进行对敌军阵线进行迅速渗透的战术”,并赋予了这种战术流传至今的名字:闪电战。
(德军在闪电战中集群使用的装甲部队)
后来,德军虽然在法国战役、维瑟堡行动和巴巴罗萨计划中,对“闪电战”战术的使用屡试不爽。但是,因为这场战争对德军本身而言的非正义性,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轴心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美、俄的闪电战战术,有何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虽以德军的失败而告终,但是德军在战场上积极采用的闪电战战术及其作战理念,却被保留了下来。
因为闪电战本身依赖着对机械化部队的大规模投入,而机械化部队的大规模投入又十分考验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漫长的冷战格局中,将“闪电战”战术继承并发扬的,一个是苏联(俄罗斯),另一个就是美国。
(美苏冷战漫画)
然而,双方虽然均继承了“闪电战”的作战理念,但二者将这种战术应用于战场时,却有明显的不同。
苏军(俄军)对闪电战战术的使用,有两场比较典型的战例:一场是于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行动;另一场则是于近日进行的俄乌军事行动。
(华约入侵布拉格)
1968年8月,苏联第24航空集团军的运输机向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发送“紧急迫降”求助。经布拉格地勤方面同意后,这艘伪装成客机的运输机迅速降落至布拉格机场,并出兵将捷克斯洛伐克的机场、电视台、军械库、政府大楼等各个关键据点控制。
同日,苏联、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多国部队从四个方向,共计27个师,50万人,6300辆坦克,2000门火炮,800架飞机,迈过捷克斯洛伐克边境线,向布拉格挺进。仅1日时间,苏军便控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