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人格魅力对你的影响,陶渊明人生经历对我们的启发

首页 > 游戏 > 作者:YD1662023-11-12 05:54:24

《陶渊明的完美人格》

文:张向阳

在中国历史上,人格魅力影响文学魅力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屈原,一个就是陶渊明。屈原的形象比较单薄,只能看到他忠贞爱国的一面;而陶渊明的形象则是全方位立*叉的。提起陶渊明,大家首先想到的文章就是《桃花源记》,首先想到的词大概有隐士、洒脱、率真、风骨、不为五斗米折腰等等。千百年来,陶渊明一直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精神上的寄托与灵魂上的归宿,根本原因就在于陶渊明本身所具有的平淡而深厚的人格魅力。陶渊明一生的诗文不多,只有一百多篇。今天,我们共同通过学习陶渊明的几篇作品,看看他的完美人格从何而来。

昔日绣衣何足荣,

今宵贳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

酣歌一夜送泉明。

----李白《送韩侍御之广德》

李白有诗“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明朝时,有人觉得读不通,怀疑传抄有错误,就把“泉明”改成了“泉声”。但是,他改错了。李白是唐朝人,唐高祖叫李渊,所以凡要用到“渊”字,都要找一个读音和意思都差不多的字来替代,所以“渊”就变成了“泉”,“泉明”其实就是“渊明”。李白写这首诗给人送行,“酣歌一夜送泉明”,是把对方比作陶渊明。龙泉剑很有名,而它的原名叫龙渊剑,同样是因为避李渊的讳才改称龙泉。如果有人向你兜售一把古剑,只要剑身上刻着“龙泉”两个字,就肯定是膺品。

陶渊明是个隐士,在世的时候,名气并不大,以至于在他死后大概五十年左右,他到底叫什么名字,就搞不太清了。有人说他姓陶名潜,字渊明,也有人说他名潜,字元亮,小字渊明,还有人说他名渊明,字元亮。不管怎样,古代诗文里提到渊明、泉明、元亮这些名字,大家只要明白它们指的都是同一个人就行了。正因为陶渊明成为最著名的人格符号之一,所以后人写诗常常拿他的名字当成典故或语码。格律诗特别讲究读音上的平仄关系,渊明和元亮恰恰一平一仄,于是需要平声字的时候,就是“酣歌一夜送泉明”,不能“送元亮”,而需要仄声字的时候,比如李商隐“万里忆归元亮井”,就不能“渊明井”。

陶渊明出生于浔阳柴桑,今天的江西九江庐山市附近。他出生于365年,427年去世,活了六十二岁。在他五十五岁的时候,东晋灭亡,刘裕正式建国宋。所以陶渊明的大半生是在东晋度过的。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个名将,做过大司马,相当于三军总司令,祖父做过武昌市长,父亲史料没有任何记载,母亲孟氏是名士孟嘉的女儿。孟嘉以文采、酒量和雅趣而出名,陶渊明似乎在很大程度上遗传了外公的基因。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虽然位极人臣,但太能生儿子,一共生了十七个,这十七个兄弟关系恶劣,下一代的关系就更不好处。所以,君子之泽,不到五世就斩了,陶渊明空有显赫的出身,从小却过着清贫的日子。

陶渊明二十多岁的时候,和今天的年轻人一样,最伤脑筋的就是找工作。但和今天的年轻人不一样的是,他一个读书人,最难堪的也是找工作。今天我们很难理解,找工作有什么难堪的?现在的年轻人,为了生活,求职挑挑拣拣,一点也不嫌丢人,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平民时代,我们怀着的是小人心态。请注意,这里的小人是相对君子而言的,不含任何贬义。但陶渊明是个读书人,是君子。君子的原则是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特别在乎脸面,他们的应聘是真正字面意义上的应聘,“应”别人的“聘请”才去做事,不能主动投简历。汉朝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察举制,就很照顾读书人的体面,由地方官主动发现人才,向朝廷推荐。东晋的用人制度虽然变成了九品中正制,但根底还是汉朝的,科举制要到隋唐才有。

陶渊明虽然很想保持读书人的清高,但生活总得继续下去。所以,28岁时,陶渊明初涉政坛,当上江州祭酒,可他嫌工作太忙太累,没多久就主动辞职了。其后,他在家过了几年的苦日子,35岁的时候再次出山,投入当时权倾天下的桓玄府中,做了一名参军。次年,他因母亲去世而解职守孝三年。38岁的时候,守孝期满,再次主动出仕,改投镇军将军刘裕帐下做参军,也就是前面提到的17年后建国宋的那个刘裕;后又转入建成将军刘敬宣帐下做参军,供职的时间都不算长。40岁的时候,在叔叔陶變的引荐下,陶渊明去做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官——彭泽县令,后来人们称他为陶彭泽,或者陶令,就是从这个官名来的。彭泽令才做了三个月,他又找借口辞职了,从此,他彻底远离尘世、远离政治,退向社会的边缘,走向自己的内心,死心塌地地做隐士了。

大约在隐士生活里,陶渊明写下了著名的个人精神肖像《五柳先生传》,假托五柳先生来写自己的境况和情怀,塑造出了一个被后世无数人追捧的完美人格。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