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有一组《咏贫士》诗七首,歌咏贫士的孤高品格和古代著名贫士的事迹,抒发自己安贫守贱不慕荣利的情怀。
第一首诗中写道:“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暖空中灭,何时见余辉?”“孤云独无依”,它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陶渊明坎坷而又矛盾的一生。这朵晴空飘浮的孤云象征诗人的处境和命运,表现了诗人要远离尘埃,永保自由和高洁;同时对污浊的现实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29岁出仕,42岁辞官归隐的陶渊明,在23年的仕宦生涯中,仕而归,归而仕,反反复复达五次之多,其多次出入官场的根本原因就是诗人所处的矛盾的时代造就了其矛盾的思想和性格,矛盾的性格促使这片飘浮的孤云居无定所,无可皈依。
在极端痛苦的矛盾中度过了他的黄金年华,在大彻大悟之后,毅然决然地抖落一身尘埃,投入大自然的田园逸趣之中,而后在诗歌中挥洒自己的痛苦,在痛苦的矛盾中了却残生。
陶渊明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427)。这正是东晋、刘宋之交的大动乱时代。当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复杂。
北方是所谓“五胡十六国”,西北各少数民族的贵族在中原一带割据混战,并不断地对南方进行*扰;东晋王朝苟安江南,把持政权的豪族地主,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以陶渊明生活的主要时期来说,便经历了司马道子、元显的专权,王国宝的乱政,王恭、殷仲堪的起兵,桓玄的夺位以及后来终于夺取了晋政权的刘裕势力的兴起。
左右政局的士族和军阀所热衷的是争权夺利,他们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地。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这种客观现实对他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也是他思想性格发生矛盾的时代大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