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笑傲江湖恒山天地人侠客搭配,新笑傲江湖恒山绝学搭配

首页 > 游戏 > 作者:YD1662023-11-25 20:10:29

——以“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合肥站为例

作者:何秋言

摘要: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精神载体,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和进步,地域文化传统、民俗民风和文化资源成为当代艺术创造不可小觑的推动力。“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巡展合肥站艺术家在整体上都有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将绘画探索与地域文化精神结合起来,促进并生成本土地域文化符号以实现艺术转化。本文旨在探讨展览作品是怎样在如此系统的文化生态框架下分解本土地域文化,并从中提炼出类型丰富、具体实在的文化符号,将其与当代价值紧密结合的。

一、当代艺术与文化观念

数字媒体时代下,各种新潮艺术观念交流频繁,艺术家有必要梳理本土文化的创作元素,有机地将地域文化符号运用在现当代艺术中,并作为一种手段,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当代艺术创作方式和欣赏体系,促进对艺术现实环境的关注与思考——让它们活力充沛、源远流长,从而保护艺术传统。

当代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当代艺术一般理解为存在于当下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当代艺术是不可逆的线性实质,其本质是拒绝陈规陋俗的。对于当代性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上,鲁虹认为文化性就是“体现在艺术家能否在当代生活中寻找具有文化针对性的问题”[1],从中开拓出新的表现题材或新的艺术观念,进而给人们以文化上的启示。针对中国当代艺术对西方当代艺术的态度,张晓凌则呼唤一种新的中国当代艺术:“自新世纪以来,回归文化母体,在那里获取重构的资源和力量,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大趋势[2]。中国的当代艺术想要体现中国精神,就需要和历史文化资源、和中国语境的上下文发生关系。”[3]

在全球化的话语系统下,对文化的认同更多地表现在借助文化来重构文化。全球多元化交融日渐促成文化的同质化发展,作为地方文化的异质化特征成为文化身份的风向标,各民族通过对自身文化的独特标识以确立自身的存在。在此次“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巡展合肥站“意象之境”展出的作品中有很多此类作品:魏义的《古韵彝风》,胡日查的《蒙古族博克文化》,郭兵要的《六尺巷》,王屹的《新农村农民精神》。

蒙古族艺术家胡日查的《蒙古族博克文化》油画系列,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蒙古族的博克文化。博克是蒙古族传统的体育娱乐活动之一,人们把蒙古式摔跤称作“搏克”(意为结实、团结、持久的意思)。作者调研不同地区,不同部落的博克文化,努力表达出蒙古族博克文化深刻的精神内涵。呈现出具有浓郁的蒙古族博克文化符号的作品。画面古朴坚实,蒙古汉子身着摔跤服,目视远方。男子朝拜式的动作带有对力量的礼拜,生命的敬意和故乡的崇敬。画面透着力量感和强大张力。我们看到,这种带有异质化特征的作品是与地域文化结合的产物,艺术是不孤立存在的,它一定要与特定的地域空间和文化景观发生关系。

《新农村农民精神》的创作理念与灵感来源于农民生活、生产,农民是大地的歌者。作品采用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来描绘,而色彩又不同于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对农民沉浸于黄色夕阳中的描绘,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代中国农民的新形象,给人积极向上鲜明之感。

新笑傲江湖恒山天地人侠客搭配,新笑傲江湖恒山绝学搭配(1)

胡日查 《蒙古族博克文化》 布面油画 150cm×150cm

新笑傲江湖恒山天地人侠客搭配,新笑傲江湖恒山绝学搭配(2)

王屹 《新农村农民精神》 布面油画200cm×220cm

二、安徽文化与当代艺术的建构

文化符号是地域性元素的物化形式,是感性的显现。它凝练、抽象、概括、集中、浓缩了诸多地域性元素。艺术家对地域元素、历史符号的挪用与重构,以媒介技术手段对之进行再配置、再制定、再抒写,亦是一种当代观念,有的艺术家喜爱用广义上的中国元素进行艺术创作,有的艺术家则热衷于借助自己熟悉的具有地域特征的符号进行创作。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是在自我视角的基础上对地域文化进行转译与诠释,树立新的艺术观念。

1.当代视角下的安徽地域文化

全球化带来的国际视野多为形式感的构成和技法的更新,而内容需要丰富性和差异性。艺术家保持对“地域特色”的关注,将使艺术创作具有更多拓展和生长的可能性。

安徽艺术家一直都保持着对本土文化的关注,从不同角度体现时代变迁。安徽油画的本土精神的起源正是徽文化,以徽州主题作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层出不穷,徽州蕴含的地域特征和人文内涵成为安徽文化发展的典型风格。其典型特征形成了以徽州为创作主题的群体。自此安徽油画本土化的特征日趋明显,虽然安徽油画仍旧以具象风格呈现地域精神风貌,但随着新鲜血液的补充和当代艺术的不断渗入,一些艺术家开始将视点投向各个区域的人文特色,例如凤阳花鼓、当涂民歌、传统戏剧、徽州三雕、传统手工技艺等。艺术家从中得到创作灵感,展现出与其他地域不同的美学特征。

芜湖铁画作为一种非遗工艺,也被青年艺术家拿来创新。展览中杨开勇的铁画《太平山水图之玩鞭春色》取自明末清初画家萧云从的版画《太平山水图》芜湖景之玩鞭春色。其含义有二:一是铁画开创者汤鹏与萧云从为邻,“日窥其泼墨势,画师叱之。鹏发愤,因锻铁为山水嶂,寒汀孤屿,生趣宛然。”临萧从的玩鞭春色,旨在传达作为工艺品的铁画是可以实现中国画意境创作并更直观的逼近视觉观看。二是以铁画形式再现国画山水,尝试了平面与立体的结合,将二维平面作品以三维层次更生动地展现。以铁代墨,丝毫不减文人意境且趣味天成。最值得推敲的是以芜湖独特介质的铁的锻炼工艺来再现芜湖的历史景观,为芜湖地域文化的表现延伸了空间。这幅作品放在当下的语境去解读更值得玩味:作品金属材质的硬,对应表现山水的“柔和”与“流动性”。这些对立关系都在高超的锻造技法下,使得带有“工业风”的铁质与缓和舒展的山水相互融合相互平衡,线条与疏密安排得相得益彰。呈现出天地人和谐一体,是为山水之道的另一种解读。

新笑傲江湖恒山天地人侠客搭配,新笑傲江湖恒山绝学搭配(3)

萧云从 《太平山水图之玩鞭春色》 120cm×90cm 2017

同是铁画的杨勇的《岁月》仿佛是小品,细读就能发现作品不仅仅是延伸了空间形式,而且还强调了“物”的感受。这个作品偏向装置,没有了铁画的外框装裱,在类似文人小品的梅花下,放置了大小石块。在欣赏感受上放大对感觉的领悟,而不再是国画扇面小品中讲究的经营位置。覃凤连的《涟漪》打破了传统的铁画浮雕锻造法,以类似三维雕塑的形式展现,悬置空中的水波涟漪有幻象之感。视觉效果较强,这也使传统手工艺被赋予了当代视角的观看模式。正如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德勒兹在《感觉的逻辑》中所说“被拉到了感觉层面的,可感觉到的形状。”

新笑傲江湖恒山天地人侠客搭配,新笑傲江湖恒山绝学搭配(4)

覃凤连 《涟漪》 铁画 48cm×37cm×47cm

因此,无论是具象风格还是抽象元素,只要是利用了本土文化具有象征性符号,比如徽文化的古民居特征,芜湖传统工艺铁画,都是从传统的地域文化中提炼图像或精神风格,与当代艺术观念充分地结合。从杨开勇的铁画《太平山水图之玩鞭春色》利用姑孰画派的实景山水风格图式,到覃凤连三维效果的铁画处理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安徽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特定的空间纬度和时间纬度使不同地域的艺术创造基于“地域自觉意识”之上,将特定的地理空间,文化背景,纳入到地域美术的构建中,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确定地域风格与当代视角之间相通互融的新关系是当下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路径。

2.如何构建具有地域人文精神的当代艺术

全球化带来的国际视野与地方化的进程中的本土化特征,展示的是世界多元文化存在的客观事实。在文化全球本土化过程中,文化间性理论提供思考文化多样性的新范式和处理文化差异的智慧和策略。因此,地域文化符号生成的间性意义,其实是将地域文化的独特内在脉络运用当代的方式重建,从而使地域文化符号生成了新的意义。

在地域文化中,人文精神是一个重要场域。如何用艺术呈现人文精神的内在意识不单是形式可以解决的。艺术家郭兵要的组雕《六尺巷》其实就是对历史故事中人文精神的发现与重新认识。作品并没有对“六尺巷”故事进行简单再述,而是在其凸显的当代意义上进行诠释。六尺巷故事流传至今少不了儒家文化的“礼”、“仁”哲学。而郭兵要的作品延伸了故事的内涵,将官民和谐关系上升至家、国、天下的文化集成符号之中。

《六尺巷》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为创作文本,从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的故事切入,分为“六尺巷”形成之前和“六尺巷”形成之后两部分这幅组雕采用了徽州砖雕作为介质,主题人物格外突出,艺术家用黄梅戏的舞台表演形式从另一方面让非遗人文精神展现了新鲜感和独特魅力,对于推动徽文化也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也是《六尺巷》这一作品的当代意义。

新笑傲江湖恒山天地人侠客搭配,新笑傲江湖恒山绝学搭配(5)

郭兵要 《六尺巷》之丧子之痛、享誉太庙 青砖、木 10cm×45cm×2

作品虽然使用具象语言,但是简洁的体块关系和符号化的指向性实质上是艺术家观念化的产物。这种漫画式、意象化、夸张化的具象雕塑语言,让观众看到的是作者按自我意图进行的提炼,对物象的高度概括、夸张、变形以达到典型化特征。艺术家特意采用的平面化视觉风格具有强烈的寓意性和思考性。郭兵要在作品中剔除了对六尺巷传说的传统认识,强调个性,以古观今。这种架上雕塑的方式使观众接收到的既有艺术家强调的语言背后的文化属性,也有视觉形式上的当代转换,因此作品的当代维度是很明显的。

三、结论

在艺术多元化存在的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家如何转化传统,树立当代观念,“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当代艺术创造究竟采取何种模式是每位艺术家在心底的自问。丹纳曾指出,“精神气候”在形塑艺术品的类型与特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所谓的精神气候指的不仅是时代精神,也包括地域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因此中国的多元文化和多地域特征正是文化自信的本源。每位艺术家的成长背景都有差异,如果艺术家充分挖掘本土的地域文化资源,利用当代特质构建思维框架,提炼出的就是具体实在的文化符号,并且具有独特性。但是用地域文化介入当代艺术并不是一个策略或者被看成机会主义,而是真正的基于自身的文化土壤之中,重新审视和解读传统文化的当代叙述[4],而不会陷于仅关注作品的形式美、造型美的显性特征的流弊。贡布里希说:中国的艺术有更多的时间去达到雅致和微妙[5]。希望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当代艺术家能从地域文化符号中吸取更多的营养以完成作品在当代艺术中的建构。

参考文献:

[1]鲁虹.鲁虹自选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5.

[2]张晓凌.超当代: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方位[N]中国美术报,2017-10-02(008).

[3]王林.王林自选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5.

[4]杨晶.威尼斯双年展中的“中国符号”-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策略[D]硕士论文,2016

[5]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8.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