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格诺战争真相,什么叫胡格诺战争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5 01:37:04

宗教之战(二):法国宗教战争

文丨李全 左景冉

法国宗教战争(1562年—1598年),又名胡格诺战争,是发生在十六世纪法国连续八次的宗教战争,各种社会势力在战争中进行了错综复杂的斗争。最终它对十六世纪的法国造成了破坏,大约有三百万人在此期间因暴力或者饥荒丧生,是欧洲历史上伤亡仅次于三十年战争的宗教战争(三十年战争导致超过八百万人丧命)。

1

背景:新旧教派势力对抗,封建贵族与资本阶级一起向王权挑战

1.1 宗教背景:新旧教派势力分化,宗教迫害激化矛盾

十六世纪,主导人文主义的加尔文教派在法国传播,新兴资本主义贵族阶层找到了理论出发点,加尔文教派宣扬的是否认罗马教廷权威,于是他们便发展加尔文教徒,企图用宗教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财产,开始形成自己的割据势力。国内出现了支持王权和反对王权两个派别,相互角逐,窥探国家权力。一个集团是天主教派势力,他们聚集在王室近亲吉斯家族周围,以吉斯公爵和洛林红衣主教查理为首形成了强大的天主教营垒,对国王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另一个集团是新教胡格诺派(基督教新教加尔文教派在法国的称谓)势力,以波旁王朝家族的成员L·孔代亲王、纳瓦拉国王(亨利)和G·代·科利尼海军上将为代表。双方利害冲突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

法国宗教战争的直接原因是宗教迫害。16世纪40年代,亨利二世指定特别法庭惩办异端,大批胡格诺派人士被处以火刑。1559年,年仅15岁的太子弗朗索瓦二世继位,实权落在军功显赫的吉斯家族手中,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骤然加剧。

1.2 经济背景:封建经济的主导地位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对抗

十六世纪,法国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农业税收,90%的人都在从事农业生产,优越的气候环境使法国平原成为主要的粮食产地,这样就保证了法国王权的统治地位。但是法国王权的统一是在地方势力格局平衡下的局面,而这个局面被封建内部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打破,新型资本主义阶级不断地谋求话语权和对社会财产的掌控权。

1.3 社会背景:新兴资产阶级取代落魄贵族成为统治阶级,封建贵族与资本阶级一起向王权挑战

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不断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新贵族不断地购买没落贵族和爵位的产权,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替代他们,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这时候一部分新型资本主义阶级开始蠢蠢欲动,他们不再安分于既得权利。因为他们有着丰厚的资本,便开始逐步挑战王权,他们丝毫不用担心自己势力的衰败,开始扩大对国王的控制权。但同时,封建贵族不甘心自己权势的衰落,竭力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对国王的控制权,伺机向王权挑战。

2

经过:反复协商赢得短暂和平,王权羸弱,迫害与抗争难平息

2.1 战争的开端: 瓦西镇屠*

1562年3月1日吉斯公爵弗朗索瓦·德·洛林在路过瓦西镇附近时,发现新教徒违反国王的禁令在城内做新教仪式,他认为这是对他的权威的公然挑战,立即下令对犯禁的新教徒进行攻击,死伤近200人。“瓦西镇屠*”成为持续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的直接导火线。

双方的兵力不多,在战争中都依靠外国列强,天主教派依靠西班牙;加尔文派依靠英国、德意志公爵和荷兰教友。

胡格诺战争真相,什么叫胡格诺战争(1)

2.2 战争的发展: 八次剧烈冲突,持续近四十年

(1)第一次(1562年—1563年)

瓦西镇屠*后,1562年12月德勒一战天主教派的将领蒙莫朗西被俘,圣安德烈元帅战死。1563年2月,吉斯公爵在围攻奥尔良时被暗*。孔代也在德勒被俘,纳瓦拉国王安托万死于鲁昂之围。1563年3月,太后凯瑟琳·德·梅第奇发布安布瓦斯敕令,给予新教徒信仰自由和在指定地区举行宗教仪式的自由。

(2)第二次(1567年—1568年)

1567年9月,孔代和科利尼率新教军队劫持太后和查理九世未遂,包围巴黎。11月10日,在巴黎北郊圣德尼一战,双方不分胜负。德意志新教选侯派兵驰援胡格诺派,天主教徒和宫廷屈服。1568年3月23日,双方签订《隆朱莫条约》,重申安布瓦斯敕令。

(3)第三次(1569年—1570年)

1568年9月,查理九世在天主教派的压力下撤销先前发布的宗教宽容敕令,禁止胡格诺教徒举行任何宗教仪式,一切官吏和法官都必须宣誓效忠天主教会,新教牧师必须在两个星期之内离开法国,双方的第三次战争由此爆发。

1568年8月逮捕新教徒首脑孔代亲王路易一世·德·波旁和海军上将加斯帕尔·德·科利尼。1569年3月的雅尔纳克战役,天主教军队大败新教军队,孔代阵亡。1569年10月3日的蒙孔图尔战役,新教的科利尼又被击败。1570年8月,太后卡特琳签署圣日耳曼敕令,使新教徒获得礼拜自由和在几个设防安全区自派总督的权力。

(4)第四次(1572年—1573年)

1572年8月23—24日夜间,胡格诺派的重要人物正聚集巴黎,庆祝其领袖波旁家族的亨利的婚礼。亨利·吉斯(吉斯公爵之子)以巴黎各教堂钟声为号,率军队发动突然袭击(天主教袭击新教),*死胡格诺教徒(新教)2000多人。由于24日正值圣巴托罗缪节,因此这一血腥的夜晚在历史上被称为圣巴托洛缪大屠*,由此对抗激化。这次大屠*之后,法国再次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胡格诺派首先在南部和西部组成联邦共和国,对抗中央政权。

1573年6月,查理九世签署《拉罗竭尔和约》,准许新教徒在拉罗竭尔、尼姆和蒙托邦举行教仪,给予这些城市信仰自由;同年7月还签署了布罗尼调解协定。

(5)第五次(1574年—1576年)

1574年新教领袖孔代亲王亨利一世·德·波旁和纳瓦拉的亨利从宫廷逃亡。同年5月,新教派再度起事,朗格多克在原总督丹维尔伯爵领导下正式分裂出去。1575年,新教派发动全面起义,胡格诺教徒全部动员起来,为圣巴托罗缪之夜的屠*报仇雪恨。

1576年5月,亨利三世签署了博利厄敕令,谴责圣巴托罗缪之夜的大屠*,同意为死难者昭雪,除巴黎和王室住地外,一切法国城市都有权举行新教仪式。敕令还给予胡格诺教徒担任公职的权利,准许他们占有在政治上、军事上居于优势的8个城市,在城市里建立混合司法机构,高等法院也设立特别法庭,以保证进行公正的辩论。博利厄敕令实际上承认了胡格诺教徒占领的地区为“国中之国”。

胡格诺战争真相,什么叫胡格诺战争(2)

(6)第六次(1576年—1577年)

博利厄敕令引起天主教派的强烈不满。1576年,亨利·吉斯在北方组织“天主教神圣同盟”,自行征税、招募军队,要求恢复王国的宗教统一,拒绝执行敕令,两派战争又起。战争中,胡格诺派遭受重大挫折,中部的拉夏里戴和西部的布鲁日落入天主教同盟手中。

1577年9月,两派缔结《贝日拉克和约》,规定解散天主教同盟,限制博利厄敕令给予新教徒的自由和权利。新教徒只能在每个区的一个城市和自己的安全区内举行宗教仪式,他们对安全区只有6年的支配权。

(7)第七次(1579年—1580年)

第七次宗教战争以亨利三世解散天主教神圣同盟开始,1579年2月28日发布Nérac敕令,1580年11月26日签订Fleix和约,约定新教徒对设防安全区有6年支配权。

(8)第八次(1584年—1593年)

1585年开始,新教的盟友荷兰人反抗西班牙的统治成为当时新教和天主教对抗的重要转折点,法国国内开始了“三亨利之战”。各方首领分别是国王亨利三世(代表王权)、吉斯公爵亨利(代表天主教)、波旁家族的亨利(代表新教)。吉斯公爵亨利取得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支持,在南特*天主教同盟,巴黎、里昂、波尔多、马赛、第戎等城市纷纷归附。同时,法王亨利三世又撤销了两次和解的敕令。胡格诺教徒只得在波旁家族的纳瓦拉国王亨利的旗帜下应战,并得到英国和德意志新教诸侯的支持。

1587年10月20日,新教军队击败天主教同盟军。吉斯兄弟(天主教)不久也重创胡格诺派军队。1588年5月,天主教同盟控制下的巴黎迎接吉斯公爵(天主教)入城,包围王室住地卢浮宫,国王亨利逃出巴黎,并在鲁昂签署联盟敕令,满足了天主教派的一切要求。同年12月,国王的近卫军暗*了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天主教)和他的兄弟第二代吉斯枢机主教路易二世·德·吉斯。巴黎闻讯后发生暴乱,并成立以第四代吉斯公爵(天主教)为首的新政权。受到新旧教派夹攻的亨利三世(王权)同纳瓦拉国王结盟。

1589年8月1日,亨利三世被刺身亡,暗*者是个狂热的教士,纳瓦拉国王亨利成为法王亨利四世。但天主教派拒不承认,内战战火继续燃烧。亨利四世为了收回国土、得到人民拥护和拒绝承认新教国王的神圣同盟作战,此后连续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但无法攻入巴黎。鉴于法国90%以上的人口都信仰天主教,亨利四世于1593年7月25日在圣德尼大教堂改信天主教, 6天之后,新旧教两派势力达成为期3个月的休战协议。1594年3月22日,亨利四世凯旋进入巴黎,受到隆重欢迎。此后的四年中,各地纷纷归附,亨利四世还赶走了混战之中攻入法国的西班牙军队。

2.3 战争的结束:南特赦令颁布实现宗教宽容

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南特赦令,最终结束了这场持续了三十多年的战争。南特敕令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份宗教宽容的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胡格诺教徒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在担任公职方面享有同天主教徒同等的权利。5月,西班牙同法国议和,胡格诺战争自此结束。

3

影响:造成全面的严重内耗,为今后法国统一和民族复兴奠定基础

3.1 消极影响

法国的宗教战争是一场有列强干预的全面内战,给这个国家造成的巨大创伤不亚于一个多世纪前的英法百年战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冲突和战乱,三十万座房屋被毁,不少旧教堂被夷为平地,连卢浮宫和推伊勒里宫都蒙受浩劫。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损害,在工商业繁荣的普罗万,原有一千八百台呢绒机,到1598年只剩下了四台。仅亚眠一地,由于工厂*就有四、五千人沦为乞丐。

九十年代初,利穆赞和佩里戈尔等地发生史称“克洛堪暴动”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农民惩治税吏,抗拒政令,袭扰王军,封建领主和专制王权都受到了打击。王军纪律松弛,交战双方雇佣军队的战斗力下降,标志着法国军事走向衰落。社会治安一片混乱,盗匪、遣散的士兵和外国雇佣军经常拦路抢劫,甚至在村镇*人越货,宗教的虔诚变成教派的狂热,长年的流血冲突在不少天主教徒和胡格诺教徒中造成了深刻的相互憎恶和伺机复仇的心理,难以根除。

3.2 积极意义

法国宗教战争的结果是宣布天主教为国教,但是胡格诺加尔文教派也获得了自由传播教义的权利,胡格诺教徒在法国全境有了信仰新教派的自由,胡格诺教徒在法国的政治领域也可以占有一席之位,在公职方面,享有和天主教徒一样的权利,这就是变相的同意了两教并存,天主教为主,胡格诺教为辅的局面,一五八九年,西班牙同法国签订的协议正式宣告法国宗教战争以不流血的方式结束。

新贵族老贵族之间的对抗局面被打破,在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无政府状态后,亨利四世的南方宗教特赦令结束了法国内乱的局面。法国王权得到加强,王室得以振兴,在战争期间,巴黎和外省的一些权力机构已经有渐渐脱离王权的倾向,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权利,能够私募士兵和征收赋税。天主教派和加尔文教派各有所得,两者都进一步巩固了法国的王权统治。

民族统一有了政治基础,外放的权力也慢慢收回,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复兴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通过一系列改革,工商业发展起来,充盈了国库,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亨利死后,路易十三为首相的红衣主教通过一系列手段彻底铲除了地方贵族割据势力并存的局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