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纸牌120张规则

首页 > 游戏 > 作者:YD1662023-11-25 23:33:04

导语:

一部水浒,脍炙人口,《水浒传》中不仅涌现出一批忠义之士,更是衍生出一部水浒纸牌,线条清新,遒劲有力,将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下面,笔者从4个方面分析水浒纸牌的历史演变和其文化价值与影响。

水浒纸牌120张规则,(1)

水浒纸牌成品

一、水浒纸牌简介

二、水浒纸牌的演变和现状

三、水浒纸牌的生产工艺及传承难题

四、水浒纸牌的文化价值和影响

一、水浒纸牌简介

1.水浒纸牌的种类。山东省郓城县水堡村,是宋江故里,水浒纸牌就发源于此地,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种牌长二寸,宽一寸,每副牌共有120张共分为三门,分别为万、饼、条,每门从一到九均为36张,九为大,一为小,万字牌从九万宋江到一万燕青,饼字牌从九饼吴用到一饼张青,条字牌从九条卢俊义到一条张顺,另外,还有红花子,他是梁山泊第一届首领白衣秀士王伦双头红花子,是梁山泊第二届首领托塔天王晁盖黑花子,是《水浒传》整部小说中提到的宋江唯一的女人阎婆惜。这120张牌,每一张牌的正面都刻有梁山好汉的画像、兵器、甚至赏银数量,另一面,刻着精美图案,这样看上去十分精致,既具有欣赏纪念价值,又具有娱乐性质,在全国各地很受欢迎。

水浒纸牌120张规则,(2)

水浒纸牌成品

2.水浒纸牌的玩法。水浒纸牌在历史发展中衍生出许多玩法,根据地方志记载,初期只有三四种玩法,到了中后期,由于人们的娱乐需求不断增长,慢慢地演变为十多种玩法,像离胡、哈虎、牌九等,其中,最为流行的是铃铛铺和疙瘩胡,以铃铛铺为例,四人参与,轮番摸牌,头牌21张,其余三人均20张,具体玩法与今天的麻将大致相同

3.水浒纸牌的玩家。这种水浒纸牌,在历史上称为“水浒叶子”,在山东省郓城县称为“老妈妈牌”、“小牌”、“老妈妈碰”等,主要是因为玩这种牌的人大多是老年人。每当农闲时节,茶余饭后,或是街头小巷,或是树荫之下,又或是农家小院,他们三五成群,拿着马扎,围在一起,打上几圈水浒纸牌,旁边还有老友观战,又有儿孙绕膝,甚是惬意。由于好汉形象早已了然于胸,赏银数量也已熟记在心,因此,这些老者打牌时,无需叫点,只呼牌中好汉的姓名即可。比如,老太太们摸牌时,常常感叹,“尽来燕青,不见宋江”“来个黑旋风”“来个柴大官人儿”等等,这时周围的牌友又会开玩笑的说:“你宋江哥哥今天来不了了,明天吧”。就这样,老人们在欢声笑语之间打牌,在打牌中寻找乐趣,在乐趣中打牌。

二、水浒纸牌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水浒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宋*是山东郓城人,他的老家在今天的水堡村,这个村子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到处流传着宋江的英雄事迹,再加上,这个村子交通相对闭塞,人员流动较慢,很适合民间艺术和市井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水浒纸牌便是诞生于这个地方。

水浒纸牌120张规则,(3)

宋江故里水堡村的宋江碑

1.水浒纸牌发源于元末明初。公元1360年,为了纪念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水堡村的齐姓、杜姓、付姓、徐姓等氏族,经过不断的策划、研究、优化,最终,编制出了一套纸牌,他们在牌面上绘制了水浒英雄的形象,线条清新,生动传神,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获得了民众的推崇与喜爱。

2.水浒纸牌得意于雕版印刷术的成熟。我国的雕版印刷术始于唐代,最初用于佛教书籍的插图刊刻;宋元时期,这种雕版印刷术不断发展,日益成熟,到了明朝万历年间,雕版印刷术更是得到了空前繁荣的发展,这一时期,私刻书坊大量涌现,许多文人雅士也参与到版画创作中来,给雕版印刷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雕版印刷的艺术水平和版刻插图的欣赏价值;明朝晚期,文人画家陈洪绶、萧云从逐渐参与到版画设计中来,丰富了版画雕刻的绘画形式,推动雕版印刷走向了高潮,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水浒纸牌融入了更为细致的绘画手法,展现了更为高档的艺术视觉,从而大批量的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3.水浒纸牌有赖于手工业的发展。明朝中后期,封建社会传统农业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物质追求和精神需求,在江浙一带,率先出现了发达的手工业,从而带动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很多家庭手工作坊,这些家庭手工作坊不受官府的限制,自力更生,百家争鸣,给水浒纸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水浒纸牌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一时期,是水浒纸牌发展的繁盛时期,每天都有大量的客商来到水堡购买纸牌,销往全国各地,一刹间,水浒纸牌成为了当地的产业支柱。

水浒纸牌120张规则,(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