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10时51分,玉兔二号月球车从休眠中醒来,目前已经按计划开始了第三月昼的工作。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迄今为止,全世界共发射了7台月球车,包括无人驾驶和有人驾驶两种。
我国的嫦娥三号、四号探测器,分别释放了玉兔号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均为无人驾驶。与国外“同行”相比,它们身材玲珑,体重也更轻。此外还有哪些区别?咱们来盘点盘点。
无人月球车对环境适应力要求高
1970年11月10日,苏联发射月球17号探测器。它在雨海地区软着陆,释放了一台无人驾驶月球车——月球车一号。
苏联月球车1号
庞之浩说,无人月球车要携带科学探测仪器在月面巡视探测,并把探测数据传送回地球,相当于是一种能够在月球移动并完成探测任务的机器人。完成任务的前提,是它先要能适应月球的环境。
众所周知,月球环境十分恶劣。除了昼夜温差超过300摄氏度、辐射强,对于月球车而言,低重力和松软的月壤会降低行进效率,崎岖不平的地面也会带来不少麻烦。这对它们适应月球环境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此外,无人月球车还需具备一定自主工作能力,能识别、爬越或绕过障碍物。
月球车一号长2.13米,重756公斤,有8个轮子,每小时能行驶1至2公里,可以爬上30度的坡。它在月面行驶了10.5公里,利用4台摄像机,以及月壤探测器、X射线光谱仪、X射线望远镜、宇宙射线探测器和激光设备等科学仪器工作了10个月,然后能源不足,“退休”了。
1973年1月8日,苏联的月球21号探测器发射,落在默尼环形山,并带去了月球车二号。它的外形与月球车一号基本相同,但重了80多公斤,而且在结构上得到了改进,移动速度有所提高,摄像性能更好,活动范围也大幅增加。月球车二号在月面工作了4个月,行驶了37公里。
载人月球车会受月尘影响
1971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国发射了阿波罗十五号、十六号和十七号载人飞船,它们各装有一辆折叠式载人月球车,以扩大航天员的舱外活动范围。
阿波罗15号月球车
这三台月球车基本相同,都是长3米,重约210公斤,4个车轮各由一台发动机驱动,最高时速可达16千米,能携带约490公斤的有效载荷。每台车上装有2个并排的可折叠座位,航天员可以通过座位间的T形控制器来驾驶。
借助这些月球车,航天员在月面四处巡游,对山脉、峡谷和火山口进行了考察,并一共收集了280多千克月球样品。尤其在阿波罗17号任务中,由于月球车和航天服的可靠性增加,打破了以往一些局限,因此这台月球车创下了总行驶距离35.89公里、最长单次行驶距离20.12公里、离登月舱最远距离7.6公里的成绩。
不过,相比地面上的车辆,载人月球车也会遭受月面环境的各种考验。庞之浩说,阿波罗月球车就会受到细微月球尘埃的影响,这些尘埃使月球车的轴承、齿轮以及其他机械结构产生了磨损。另外,月球车行驶时,车轮下喷溅出的尘埃达到2米多高,也会影响到航天员执行任务。
“玉兔”更轻盈自主
与同类的苏联无人月球车相比,中国“玉兔”更轻盈。
庞之浩表示,我国月球车有“小而精”的特点。它们长1.5米、宽1米、高1.1米,仅重130多公斤,采用6轮主副摇臂悬架的移动构形,可6轮独立驱动、4轮独立转向,具有爬20度坡、越20厘米高障碍的自主越障和避障能力,移动速度最快为每小时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