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由于生逢盛世、仕途顺利、个性洒脱,其诗没有愤世嫉俗。诗歌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从容不迫,气度雍容,清新潇洒,淡而有味。其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反映和表现 了社会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人情人性,写出了人类所共有的情感。 诗歌感情源于生活,发于心底,自然逼真,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想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归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减旧时波。
“诗骨”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存诗共100多首,
陈子昂提出了建安风骨的诗歌新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大多词意激昂,风格高峻,一扫齐梁及初唐宫廷诗人的颓靡之音,大有“汉魏风骨”,所以被誉为“诗骨”。 陈诗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感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度荆门望楚》: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诗杰”王勃
王勃(650~676)唐代人,字子安。王勃少年天才,然天不假年,26岁而终。
王勃是唐初四杰之一,一篇《滕王阁序》使他名满天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更是流传千古,让人感怀。明代学者胡应麟赞誉王勃的诗为“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五言长城”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擅长五律,自称“五言长城”。他在五言诗尤其在五言律诗方面,确有深厚功底和卓越成就。虽诗自夸,应理解为他对五律的偏爱、创作数量的众多以及对其艺术成就的自信。存诗500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早春》:微雨夜来歇,江南春色回。本惊时不住,还恐老相催。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岂堪沧海畔,为客十年来。
“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王昌龄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因而王昌龄独以七绝成为名家,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