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铁路交通体系中,看似平平无奇的“铁轨”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其实铁轨不是跟火车同一时间出现的,也不是每个国家的铁轨都是按照国际标准来建的。
比如,目前全球绝大部分国家的铁轨是按照轨道间距1435毫米来建的,包括我国等多个国家在内都是采用这一标准。
俄罗斯铁轨则没有采用这一标准,而是选择1520毫米的轨距,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为什么俄罗斯铁轨轨距不采用国际标准,用宽轨距更好吗?
世界轨道发展史许多人可能会认为,铁轨应该是跟火车同个时期,毕竟火车没有铁轨“寸步难行”,但实际上铁轨出现的时间比火车还要早。
最早出现的轨道还不能叫铁轨,因为不是用钢铁做的,这时的轨道是直接在石头上凿出来的,并且被叫做“辙道”。
进入16世纪之后,人们开始尝试用木头做轨道,这种轨道主要出现在矿场,可以用于小车运输矿石等。
1767年,彼时英国金属价格不断下滑,有一家生铁加工担心现在卖出去会亏得很严重,于是将所有生铁浇铸成铁条,并且铺设在工厂的道路上。
这位老板不是想要造钢铁轨道,只是想等铁价格回升之后再将铁轨拆下来卖,但没想到却误打误撞成为铁轨的“推广大使”。
当时人们尝试推着车在铁轨上走,发现一点也不费劲,于是有人提出可以用铁条来修建道路,这是铁诞生的起点。
最初为了防止车轮滑脱,人们在浇筑铁条时特意做出一个凸缘,因此被称为“角铁轨”。
但是很快人们便发现,这种铁轨虽然省力,但是磨损严重,不怎么耐用,于是又对“角铁轨”进行改造。
经过几次大改之后,人们才设计出现在我们看到的工字形钢轨,这种设计可靠稳定,又可以节省材料。
轨距国际标准是怎么来的?自此之后,钢轨一直沿用至今,目前绝大部分国家在设计钢轨时通常会采用1435毫米的轨距标准,但为什么是1435毫米呢?这还要从公元前55年说起。
这年正处于巅峰时期的古罗马帝国开始“乱*”,一度直逼大不列颠(现在的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