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类似通过游戏达成学术奇观的玩家逆袭成就的例子并不鲜见。
2017年初,太空战略游戏《EVE》(《星战前夜》)做了一项新功能发布——玩家可以参与真实的太空探索项目。数以千万计的游戏玩家,一下子就进入到了天文学家的角色扮演之中。
更厉害的还在后面。
2008年,华盛顿大学的贝尔实验室开发了一款名为《foldit》(译名:折叠它)的游戏。让科学家研究15年之久的艾滋病毒逆转录蛋白酶的结构难题,在10天之内借助玩家的集体智慧被破解。
2010年,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布了这款游戏的研究成果。研究团队特意在作者栏处郑重其事的写上了“超过57000名玩家”,作者单位写的则是“全世界”(Worldwide)。
当然,这些高阶防沉迷游戏模式,实在难以复制。但近年来国产游戏业界也在另一个方面做努力——老话一句:寓教于乐。
2018年最后一小时,网易的手游《绘真·妙笔千山》,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同步发行,第二天即冲上App Store排行榜首位,而其游戏里的画面素材,均来自《千里江山图》,一场顶级艺术盛宴就通过游戏自然而然的发生。
2019年3月,腾讯发布《佳期:踏春》《子曰诗云》《故宫:口袋宫匠》等三款功能游戏,之后有陆续发了用于普通话学习的《普通话小镇》、了解电的秘密的《电是怎么形成的》、模拟肿瘤治疗的《肿瘤医生》等各种功能游戏,用户活跃度不错、体验感更备受好评。
或许,下一站,让这类游戏被玩家特别是青少年肆意一点,未尝不是件防沉迷的大利好。
只要别在上课的时候玩、把作业写完后玩,就好。
【钛媒体作者介绍: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