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商课中,我们经常会谈到说话不能说太重,尤其不能伤到对方的自尊心。那么究竟什么是自尊呢?而所谓的低自尊又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源自网络
心理学家布兰登曾对自尊定义为一种“感觉自己有能力应对生活的基本挑战以及自己值得拥有快乐”的心理状态。
在心理学上,自尊感可以是个体对自我的主观感觉。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较高,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感到自己值得别人的尊重,也较能够接受个人不足之处。
低自尊是一种对自我评价过于负面的一种心理信念,这种信念会让自己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或者价值极低,忽略自己的优点,会过度放大自己的缺点。
在人际交往中,会对别人的行为或语言异常敏感,总会将别人的负面表达往自己身上去想,不太愿意相信他们对自己的客观肯定的评价,并且不相信自己的自我价值。
是什么原因导致有的人会形成低自尊?图片源自网络
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个人感、归属感、使命感、成功感,这些因素都与个体所处的外在环境有关。是个体由肯定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爱、自重、自信及期望受到他人、集体、社会尊重与爱护的心理。
孩子自尊感的形成与早期养育他的人的互动有紧密关系。
其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行为是影响孩子最关键的要素。溺爱专制、武断暴躁的家长容易造成孩子低自尊。低自尊也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定,甚至没有自我。我们常常看见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垂头丧气,那些经常受批评的孩子看到老师眼神中的躲闪。
- 孩子由于经常的被否定形成了低自尊;
- 环境的重大改变和落差也会造成低自尊;
- 孩子自身的能力与周围孩子的落差也是造成低自尊的原因之一。
图片源自网络
我曾见过这样一个孩子,他的成绩在年级里都名列前茅,母亲也的确为此感到骄傲与自豪。但是在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中,你会发现孩子其实一直是一种躲闪的状态,对很多问题的态度都是根据别人的表情和状态做反应。当你问及他想吃什么好吃的,他会说随便;想喝什么饮料,他会说随便;他甚至会猜想你想要的答案,然后再给出回复。
在和妈妈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孩子在叛逆期的时,父母总是以自己的价值判断为标准,对孩子的选择和做法总是基于否定。孩子父母是从农村老家到大城市的务工人员,孩子的家庭条件相比较于同学,的确是相当贫困。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形成低自尊的人格也不足为奇。
你说,孩子这样的生活累吗?也许在高自尊人眼中也许无法理解,但这的确是低自尊人的日常。毫不夸张地讲,可能就是唯唯诺诺活在别人世界中的小透明。
图片源自网络
恢复心理的原动力是每一个低自尊者的诉求。我们下次了解一下如何帮助低自尊群体更好地恢复心理元动力。